五、课程的实施程序
1、活动前教育
学校在活动前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的发生,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律,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展现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题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学校也可为学生开列社区服务活动清单,供学生选择。
3、精心规划
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和安全措施,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老师。家长、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要对活动的计划和地点进行分析和考察,并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4、活动实施
学生必须按计划开展活动,接受服务地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每项服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xx高中学生社区服务记录卡》,还应该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
5、总结交流
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交流的内容为《xx高中学生社区服务记录卡》、每次活动证明以及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等。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6、学生上交每次社区服务活动的记录卡,学校组织评价考核。
六、课程评价
社区服务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参考服务工作的完成情况。主要从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量、态度、收获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学生每次活动过程中填写的《闻喜高中学生社区服务记录卡》。
评价标准如表1:
表1 xx高中学生社区服务课程评价标表
评价项目
分值
得分
评价依据
时间
40
三年内服务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劳动时间不少于5个小时。
态度
30
富于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有精诚合作、服务精神;《xx高中学生社区服务记录卡》填写完备;证明材料完备。
收获
15
获得多方面的体验与认识(个人小结与体会)
服务质量
15
服务接受者的评价证明。
得分
学生上交《xx高中学生社区服务记录卡》后,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核实,并利用以上的表格进行考评,凡得分超过60分者便可获得2个学分,最后还应送交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审核并登记学分。
凡在考评中不合格均要求重修或补修,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监督执行。学生对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考评持不同意见,可报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审。
高中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