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贯穿以转变方式为主线。中国经济能否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需要在国际竞争中争创新优势,等等。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解决难题的唯一途径,华丽转型就是贯穿发展与改革等一切活动的主线。中国经济转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经济制度变迁。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向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二是指经济体制转型。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三是指经济模式转型。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从单纯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我们看到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都伴随着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包括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的创新、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的提升、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降低、社会福利和居民生活的改善等等。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也往往发生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即通常所说的“经济起飞”的前夜。就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中国经济转型已势所必然、中国经济转型关键在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出路在改革。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落实,2015年将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第三次华丽转身。
2、综合判断形势,转型已刻不容缓
总书记同志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www.yf1234.com第一,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着重大转型。据世界银行统计,整个20世纪,人类共消耗了约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炭、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的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已探明储量50%以上的主要矿产资源。美国目前竟然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世界30%的能源。人类对地球的索取已经接近到了极限。20世纪末,中国、印度等人口超10亿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经济起飞,新增的需求使旧有经济模式的局限全面爆发,当前的世界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着空前的困难。试想,如果中国按照美国模式发展到接近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那么即使再有几个地球也不一定能够满足需要。因此,国际上有专家学者提出“低碳经济”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缓解温室气体排放而提出来,它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就是“低碳经济”。12月7-18日,当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场变成不同经济体之间围绕减碳争斗的“战场”时,我们惊讶地发现,低碳概念和清洁能源技术也同时成为发达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前进的一个新的手段。对此,中央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把它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
第二,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来看,中美两国都在争创新优势。从今年1月初到现在,中美关系中接踵而来的纷争冲击着中国人的眼球:美国对台军售、谷歌威胁退出中国市场、双边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问题、奥巴马计划会见达赖,等等。最激起中国人义愤的,是1月底宣布的新一轮对台军售案。于是,“中美关系跌到谷底”、“中美要陷入新冷战”的担忧,又一次浮现于报端和网站头条。当我们把眼光移到国内,总书记总书记2月3日的讲话主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这个关键词,累计用了50次,凸显中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与紧迫感。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中美风波频现,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我的回答是:联系太密切了!总书记在这个讲话中指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这就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新特点紧紧抓住了。在美国总统奥巴马那儿,大局意识也十分明确。1月30日宣布对台军售无疑冲击了美中关系的稳定,遭到了中方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应,也必然会付出代价。但这绝不是奥巴马政府的工作重心之所在。就在1月27日,奥巴马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强调“将就业列为20xx年头等大事”,为此要增加失业补贴、鼓励创建小企业、扩大出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对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推动医疗改革等等。奥巴马还以“中国没有等待,进行经济改革”和“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来激励他的国内听众。虽然没有使用“加快经济转型”这样的中国式概念,奥巴马想带领美国做的头等大事,同样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争创新优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