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

浏览次数: 318次| 发布日期:09-07 18:34:10 | 七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

  《两小儿辩日》思路结构

  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5段)写双方争论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各自的依据。这是故事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第6、7段)孔子不能决断谁是谁非。这是故事的结局。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这个故事采用“问答式”的对话,仅用一百多字构成了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两个小儿及孔子的形象生动,又表达了引人深思的道理,手法简练而传神。两小儿的争辩,论述过程简明、清楚,人物语言又切合其身份特点。论据又巧用比喻,以车盖、盘盂唤起视觉现象,以探汤唤起触觉,这些形象和感受是人们都能体会到的,易于把抽象的自然现象讲得生动而具体,增强了感染力。

  教法建议

  加强诵读,可让学生分角色诵读《两小儿辩日》,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乐羊子妻》特别要注意通过诵读刻画乐羊子妻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示例1

  课题:短文两篇

  重点:体会思想意义。

  难点:

  1.《两小儿辩日》中,怎样看待两小儿争辩的问题。

  2.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两小儿辩日》

  一、导入

  1、作品简介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于·汤问》,旧说是周朝列御寇作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一百三十四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花人忧天等,它们的含义深刻,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今人杨伯峻《列子集释》是目前较完备的注本。

  2、导语

  这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

  二、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句子停顿)

  2、请学生看课文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3、提问:两个小孩根据什么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

  4、提问:“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5、提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你认为两小儿的“笑”是什么奖?

  6、提问:孔子不能决的问题,你能否判断谁是谁非?

  三、小结文中各种文言现象。

  《乐羊子妻》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乐羊子妻》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后汉书》为东汉纪传体历史著作,共120卷。其中本纪10卷,列传80卷,为南朝宋范晔所撰。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人。后汉书)是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东汉历史著作,进行归纳总结,加以剪裁提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成一家,沿袭《史记民汉书》的体例写成。从内容到形式都超过了当时同类著作,人们将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成为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导语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乐羊子妻的高洁品德和过人才识。

  二、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句子停顿)

  2、请学生看课文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这篇短文写了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归纳这两件事的内容。

  4、提问:乐羊子委如何规劝丈夫改正行路拾遗的错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