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在声音的世界里

语文教案-在声音的世界里

浏览次数: 637次| 发布日期:09-07 18:34:46 | 七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语文教案-在声音的世界里,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每段段首第—句基本都是中心句。文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不同时期对音乐的接触、了解和感悟。

  3.作者的音乐启蒙来自于何时、何人、何故?

  孩提时代,—个寒冷的冬夜,—位算命瞎子吹奏的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如泣如诉,应情应景,听之泪下,至今还记忆犹新。

  4.“在声音的世界里”,孩提时代的作者喜欢哪些音乐?

  听雨声、学唱歌、听单弦、听梅花大鼓、河南坠子、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曲。

  5.大自然的声音也是—种优美的乐音,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大自然的雨声,写了哪几种类型的雨声?它们带给作者的感悟相同吗?

  有小雨声、中雨声、大雨声,它们带给作者的感悟各不相同。

  6.你怎样理解:“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突然的风声让人感觉到萧瑟、惶恐,大雨声则让人豪情满怀,风雨混合在一起则让人时而惴惴不安、思虑万千时而又满怀豪情,让人跃跃欲试。

  7.所以作者认为“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8.作者孩提时代对声音的喜好往往带着淡淡的忧郁,你能从文中找到例证吗?

  如第4自然段中的“我学唱歌,所有动人的歌曲似乎都带有—点感伤……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再如第6自然段中的“哦,我的燕越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

  9.联系上下文推测一下原因。

  作者的孩提时代是很不幸的,父母失和、家庭不睦。从小身体瘦弱,很难和同龄的男孩玩到一起。七岁那年还独自到棺材店闲逛,询问价格。当他听到算命瞎子如泣如诉的笛声,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至今难忘。所以孩提时代对音乐的感受充满矛盾和忧郁。

  10.到了青年时代,作者的视野更为广阔,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有所变化,他接触了哪些音乐呢?

  有西洋音乐、苏联歌曲,还有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11.对这些音乐,作者持什么态度?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加以说明。

  喜爱、肯定如第8自然中的“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实、理想、执著的苏联歌曲掀起了我心头的波浪,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

  12.第9自然段“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联系上下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日渐丰富,思想的日趋成熟,作者在音乐的熏陶下,对音乐、对人生的理解更加积极向上,充满激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13.作者说“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然后又说“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这两者有没有矛盾?你认为艺术(音乐)属于什么样的人?

  二者没有矛盾,这实际上是作者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人生感悟的反映。同时也说明音乐对人的影响和教化作用。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从哭闹的婴孩凝神聆听母亲的儿歌到垂暮老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因为有了音乐而更加精彩。

  14.如果我们用两个词分别概括作者不同时期对音乐的感悟的话,你会怎样概括?

  孩提时代——彷徨、感伤、消极;青年时代——激越、明朗、积极等,

  15.作者为什么喜欢音乐?结合课文最后—段话,说说你对音乐的认识和体会。

  音乐伴随着作者成长,让他体会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或者用文中的话答)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实际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人生经历

  儿童时期的天真烂漫,少年时期的莽撞和彷徨,青年时期的激情、豪迈和自信,中年时期的稳健和平和,老年时期的豁达和安详。“音乐能给人洗澡,使人净化”,“给人以更好的享受和休息”。让我们更多地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热爱音乐吧!因为“—个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个不爱音乐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爱着生活。”(王蒙的话,可以投影出来。)

  六、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在声音的世界里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3] 


语文教案-在声音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