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听听那冷雨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

浏览次数: 488次| 发布日期:09-07 18:41:14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听听那冷雨教案,
    第4节:写观雨    在美国:难睹中国诗词里雨的意趣 
    在台湾:湿度很高,云气氤氲,雨意迷离 
    第(5—11)节:听雨的感受。 
    第12节:作者不能平静的内心——深深乡愁的流露。(首尾呼应) 
    2、  很明显文章的大量篇幅是在“听雨”这一部分那我们就重点来欣赏文章的这一部分,和同学们一起来体会文中的意境美。那么请哪位同学说说什么是意境? 
    学生会从语文教材P96找到相关内容: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运用到文艺领域,意境是指独创性的艺术天地,它是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形神皆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教师补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3、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怀念和追思,而这种情感又是透过通篇的“雨”表现出来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雨”作为它表达情感的依托?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回答。 
    明确:选择“雨”作意象是为了表现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 
    “冷”有两层含义: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 
    (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 
    5、按照散文的一般结构,请列出这一部分的结构提纲。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并随学生发言板书如下(择其要点并鉴赏这一部分的意境美): 
    第5自然段   回想在大陆听雨:凄凉  凄清  凄楚     
    于今在今岛上回味:凄迷 
    (此处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凄迷?) 
    第6、7段   在瓦屋内听雨   清脆可听   轻轻重重轻轻  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 
    想到历史上王禹偁  在黄冈竹屋内听雨  声如瀑布    
    第8—10段 日式的古屋里听雨  黄梅雨 霏霏不绝  湿黏黏 
    台风雨 浪涛翻滚  铺天盖地  
    雷雨   滂滂沛沛 
    秋雨   雨打芭蕉  秋意弥漫 
    是单调而耐听的音乐    
    是回忆的音乐(江南   四川) 
    第11段  台北公寓内听雨    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 
    在此我们已很清楚: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  体味雨  串起人生感悟  目的就是 
    ——抒发游子思乡之情 (请学生回答) 
    那么作者这种思乡之情的具体内涵又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爱祖国  爱中华  爱传统文化  民族情结 怀旧之情(从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据) 
    教师小结:这样的情跟景结合就带来了意境美,情感美了,境界自然就高了,正所谓境随意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艺术以情感人。本文运用物象罗列的散点铺排手法,立体交构起朦朦的愁云,蒙蒙雨幕,从淋淋漓漓的台北春雨到大陆江南的杏花春雨,从美国的丹佛到台湾基隆港,从米芾父子的山水画到王禹偁的“听雨竹屋”……全由一条雨网编织,全凭千伞万伞装点。全文纵横交错,思乡之情融贯其中,熔铸成一个典雅细腻、极富诗情画意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那么我们这篇文章的“神”——主旨应该如何来概括呢?哪位同学来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听听那冷雨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