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http://www.yf1234.com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四,
(一) 参看注解,将词中每句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二) 将疑难词句、关键词句、精妙语句找出来。
(三)整体感知:
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立、看、怅、问、忆
2、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它们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写的?
看:山、林、江、舸、鹰、鱼
并置式
忆:指点、激扬、击水、浪遏飞舟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鸟瞰)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战斗风月:携来百侣曾游
年龄气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恰”领起4句。)
4、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5、纵观全词,看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A、写壮景,抒豪情。
B、对比突出。“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于明处对比,“万类霜天竞自由”有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C、语言富有表现力。(“阅读鉴赏”时讲解)
四、阅读鉴赏
(一)简析上阕
1、上阕的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寒秋季节望着日夜不息的江水,诗人陷入了沉思,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前途的忧思之情。
2、“看”字统领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
万:山之多 遍:红之广
层:树林的重重叠叠 染:山林红叶的斑斓绚丽,红得深透
漫:江水溢满之状 透:强调水的碧绿清澈
百:突出舸之多 争: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渲染了昂扬奋进的气氛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四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击:突出雄鹰的矫健 翔: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3、中间七句的“铺叙”中意象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
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透出猛、劲,飞鹰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天空秋高气爽;“翔”突出轻、快,游鱼从容,轻快自如,更显江水清澈见底。“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的“竞”字, 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四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四
浏览次数: 473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