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桥边的老人

桥边的老人

浏览次数: 669次| 发布日期:09-07 18:55:33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桥边的老人,
    二、叙述分析 
    (1)介绍叙述视角。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作者一叙述者一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介绍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3)根据上面的介绍,请你再次阅读《桥边的老人》指出这篇小说的叙述人称,并与同学讨论、分析这种叙述人称的艺术效果。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指导,得出观点: 
    《桥边的老人》中,第一叙述人称\'我\'的出现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
    (2)《桥边的老人》叙述视角分析:
    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其次,采用第一人称,可以避免作者的介入,更多的是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显得比较客观。具体说来,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尤其是老人三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这样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尽管没有一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受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热爱。 
    最后,\'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只能推测,这对读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比如,在小说末尾,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却无力起身时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一切都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关于老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和老人对现实的情感等,都需要读者借小说的信息推导出来。
    三、应用与拓展 
    1.找出一篇采用全知视角写作的短篇小说,并与《桥边的老人》相比较,领悟不同的叙述方式产生的不同的审美效果。 
    2.完成课后\'思考与实践\'第一题:《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看的小动物们,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3.再找几篇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来读,体会他提出的语言\'冰山\'理论。
    四、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他于1899年生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医生家庭,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担任驻欧洲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抑郁,1961年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桥边的老人

《桥边的老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