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

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

浏览次数: 503次| 发布日期:09-07 18:56:37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点评:  

  诵读法是鉴赏古诗的好方法。本诗具有音乐般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反复诵读有助于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把文字转换为画面,有助于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文风。
教案示例2

湖北/朱华华

  教学重点:(l)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明确文体)

   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户,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板书课题、作者)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

   (-)诵读并分析①段

   师: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师: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师: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边分析边板书)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一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

   师: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粟、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粟”“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师: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师: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师: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师: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留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双横线)。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最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找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市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语文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