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灯下漫笔(节选)

语文教案-灯下漫笔(节选)

浏览次数: 312次| 发布日期:09-07 18:58:02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语文教案-灯下漫笔(节选),

  明确:

  “人”的价格:即“人”的价值,“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本质,有“人” 的尊严,“人”的权利,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5.文章论述了这样一个深刻而重大的问题,是通过一件什么事引出来的?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明确:

  通过一件日常生活小事(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引出来的。

  “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与“人变成了奴隶贱了身反而万分喜欢”有其内在的相似处: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

  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最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

第二课时

  一、目标: 杂文的写法与练习

  二、步骤:

  (一)杂文的写法:

  通过典故、趣闻、寓言、传说引申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说古道今,就实避虚,联系现实,针砭时弊。

  如何通过鲁迅所提供的这个“钞票换银元”的故事,提炼出自己的思想?

  (讨论,提问)

  (二)关于鲁迅思想核心的探讨

  鲁迅原名——树人

  鲁迅思想核心——立人

语文教案-灯下漫笔(节选)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树”和“立”是同一意思,都是使动用法,即“使人树”、“使人立”。“人”即“国民”,在鲁迅看来,中国国民从来就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无论是阿Q、孔乙己,还是祥林嫂、闰土。鲁迅一生追求目标,就是改造国民的“灵魂”,使之“立”起来。

  (三)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比较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所蕴涵的感情
附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附2:几个相关概念

  人文主义:肯定人是世界中心,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

  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具体为:自由、平等、博爱。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忧愤深广的杂文。鲁迅以深邃的目光,穿透几千年中国的历史风云,凝结成一个痛苦的结论:中国人的历史不过是在“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怪圈中恶性循环,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走出过这个怪圈,中国百姓从来就没有做过一回真正意义上的“人”,顶多不过是奴隶(或叫“牛马”)。文章最后,寄深切希望于青年改变这一悲哀的现实,创造一个全新的民主社会。学习这篇文章一定要让学生领会这一精神实质。鲁迅的思想是如此深邃,鲁迅的文字是如此含蓄,中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教师的适时点拨。
 

探究活动

《灯下漫笔》

  1.鲁迅先生虽然把中国的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其实在历史上还有许多不属于这两个时代的人和事,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或课外知识加以总结归纳。

  探究:鲁迅先生处于特殊的年代,他是为了特殊的需要而对中国的历史加以概括的。在中国的历史上还存在着许多为改变这两个时代而创建新的“第三样时代”(这可能不同于文中的“第三样时代”)的实践者和空头理论者。我们姑且不论他们的初衷或最终目的,但他们的行动和言论确实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希望。

  参读书目:

  (1)汪晖《反抗绝望》,河北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语文教案-灯下漫笔(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