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过万重山漫想(1)..,
八、课后比较本文和《长江三峡》在写作方面的异同。
①内容 ②表达方式 ③语言特点
词句赏析
1.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变得狂暴了。
忽然,写出感情变化之大;落进,写出水势落差之大。
后两句则从感觉上写出河面变得窄小,水流变得汹涌。
2.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第一个,是的,……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设问——回答,字里行间演绎着的是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的轨迹,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严肃的探索精神。
八、总结
1.体会三峡的像征意义:三峡风光神奇、雄伟壮美,但却充满了风险,今天的“新长征”犹如穿越三峡,行程是艰险的,但我们应该有敢于冲越险阻,向着既定目标执着 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作者讴歌什么,期望什么?本文借游三峡漫想,讴歌了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在新的征程中发扬首创精神,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2.本文由景生发联想,感悟哲理,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叙议结合是本文的鲜明特点。 本文有许多语段由问句组成,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思索的认真程度。由现实引出“设想”,而“设想”又紧扣现实,文章神思飞越,却又显得实在,很具感染力。
九、布置作业
1.朗读第八至末尾几段,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2.当堂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3.作文:首创者的艰险与喜悦——读《过》有感
(写作启示:联想;文化底蕴——崔永元主持实话实说,阅读上千本书。
过万重山漫想(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蕴涵的哲理;2、体会联想和想象在扩展思路,沟连上下问中所起的作用;3、学习知难而上,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教学设想]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点拨;2、让学生充分接触课文,充分思考,发表见解;3、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落实有关理清思路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节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以李白诗《朝发白帝城》引入新课。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神思飞越,神采飞扬.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三峡的原因.那么,刘征面对三峡,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过万重山漫想>
二.解题:漫想:是随意,不受拘束的畅想;文体特点:写景抒情散文
三.阅读全文,思考问题
1、挑选生字生词,结合课文注解查字典,理解语句;2、筛选有助于理解全文中心的语句或段落,快速理解文意;3、筛选文中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把握文意.
四.了解本文的学习重点
五.理清全文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披文入情,缘情而寻\":前四个字意思是整体把握,体会全文主旨;后四个字意思是以全文主旨为钥匙,摸清作者的思路.
(一)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
[学习方法点拨]
题目分析法
例如:<过万重山漫想>中的\"过\"------体现了作者行走路线的思路
\"漫想\"------体现了作者联想和想象的思路
思路分析法(重点讲叙):思路分析法要注意扣住:\"探\",\"循\",\"悟\"三个字.
第一步:探路.找出作者思路的起点,发展和终点的过程.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找出显示作者行走路线的语句.
<2>找出显示作者联想和想象思绪的语句.
过万重山漫想(1)..
过万重山漫想(1)..
浏览次数: 973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