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上节课作业完成情况;重点研读评介《离骚》一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完成情况。
指名学生介绍第一大段内容,并朗读评介《离骚》一段。朗读后注意纠正读音,不但生字要注意读音是否正确,破读字和多音字也要注意。如“正道直行”、“其行廉”的“行”,均动词用作名词,最好读成“xìng”(即读第四声);间,离间,读jiàn。
出示如下词义辨析幻灯片,指名学生解答。
二、重点研读评介《离骚》一段。
做法:先讲明这一段为什么要重点研读:难度最大;最集中地揭示了屈原的崇高品格;又是历来评价《离骚》的最重要文字(按:原是淮南王刘安所作《离骚经传》中语,太史公采入《屈传》内,原作已佚)。然后引导研读,具体过程是(1)简介《离骚》内容;(2)疏通文意和难句;(3)思路分析;(4)反复朗读,要读出咏叹语气。
关于简介《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373句,2490 字。这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炽热感情的灿烂光彩。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叙述自己的身世、德才和理想;他关心楚王朝的命运而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楚王身上,终因楚王变心而理想不能实现。接着又叙述自己和朝廷中谗谄“党人”的深刻矛盾,对他们作了尖锐有力的揭露,表示自己虽然被楚王疏远,仍然要进一步修养自己的品德,坚持原来的理想。第二大部分作者以浪漫主义幻想的方式,设想一个老大姐式的人物——女媭,劝诫他不要那么端方刚直,不要那么坚持自己美好的节操,既然别人都结党为朋,你也不妨随和一点。他听了不服气,就去向古帝虞舜陈诉。当他认为已得到公正的评判之后,便满怀信心周游太空,上求天帝,下索佚女(美好的女子),探寻实现理想的途径。然而天庭同人世一样混浊,天帝无法接近,下索佚女也因种种原因没能成功。这是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自己在现实中的追求和遭遇。第三大部分写作者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以求得启示,决定行止。在绝望中,他听从灵氛的劝告,选定吉日,驾着飞友,出国远游,到别的国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当他在光明的天空中遨游的时候,突然望见了下面祖国的大地。这时候,“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再也不忍离开祖国,最后以殉国的决心结合全篇。
《屈原列传》.示例之二.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www.yf1234.com
在《离骚》里,作者充分展示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端方正直的品格。面对那些贵族群小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他要斗争,他说:“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难道是我个人害怕遭殃吗?我怕的是楚国这辆大车会颠覆)。他深切关怀人民的疾苦,说自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一再提到尧、舜、禹、汤、文、武、刘桓公,是要引导楚怀王走上谋求楚国富强的道路,因而他勉励怀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即使在被疏远以后,他仍在追求理想的实现,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明知直言诤谏,会招来祸患,但他的态度却是“余固知謇謇(忠言直谏)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面对那些贵族群小的谣言中伤,面对他们的工谗善媚和背离法度,他决不妥协,决不同流合污,坚定地表示:“宁溘(kè,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由上可见,《离骚》,不但是一篇空前绝后的杰作,就是它所反映的屈原的品格,在整个封建时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关于整段的文意和难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屈原列传》.示例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