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浏览次数: 810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沁园春·长沙教案,
段落大意
《沁园春·长沙》段落大意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段落大意
    全词分上下两阕。词的上阕,通过游泳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下阕,描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寄托奋发图强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殷切期望。
主题思想
    《沁园春·长沙》中心思想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游泳》中心思想
    展宏图,抒豪情。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的所见,所感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写作特点
    《沁园春·长沙》写作特点
    这首词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追忆往事,而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把上下阕贯串起来。从上阕的"谁主沉浮"引出了下阕的"粪土当年万户侯"和"到中流击水"的豪情壮志,突出了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这就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水调歌头·游泳》写作特点
    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 发挥惊人的艺术想象力,运用丰富奇特的联想,是本词较为突出的手法。词篇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联想到孔子的名言,并赋以新意,突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气魄。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由眼前的龟蛇二山相对,万舟争渡而联想到大桥凌空飞架,并由当前的建设进而想象理想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神话故事中
的神女,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从而突出了全词的中心思想。
作业练习
《水调歌头·游泳》分析理解题。
1.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馀")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B.诗人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

沁园春·长沙教案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C.诗句抒发了诗人勇敢、无畏的革命激情和斗志。
D.诗人觉得只有与风浪搏斗才能感到舒畅。
2.对诗人引用的孔子的一句名言所作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这句话的原意是以流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告诫人们,创造美好的事物。
B.诗人借用这句话,是激励自己和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建设自己的国家。
C.这句话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孔子的话是一个比喻句。
3.对下阕的第三个整句(即"更立……平湖")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西江"指的是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一段长江。
B."石壁"指计划要建的三峡大坝,"巫山"即巫山山脉,长江横截穿过巫山,形成著名的长
江三峡。
C."巫山云雨"这个典故出自《高唐赋》。
D."高峡"指巫峡,"平湖"指建造好的水资料。
4.对整首词的艺术特点的分析,哪一项不当?( )
A.丰富奇特的想象
B.巧妙地引用歌谣
C.借用古语来过渡和抒情
D.用神话故事来烘托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

答案 1.D 2.A 3.D 4.A
《沁园春·长沙》作业练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