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针对性,防止泛泛而谈。要从当地、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重点加以分析、讨论,以使学生思想上真正能受到启发、感染、触动,追求最佳教育效果。
③选好典型事例。增强教学效果,选好典型事例很重要。当代青年中,胸怀大志,埋头苦干,取得丰硕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比比皆是;而大大咧咧,对小错误、小缺点抱无所谓态度,甚至是非不分、好坏不分,把坏习气、坏作风当作“潇洒”,把看坏书、唱坏歌当作“享受”,由小到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教训也屡见不鲜。教学中,建议栏选取正反面典型媒体视频,同时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在对比中受到教育,加深印象。
④关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一段名言。这是刘备死前给其子“遗诏”里的一句话。教材中作为具体的事例,是用楷体字单列一段,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对这段名言加以阐释。因此,教学中要给以重视。
事物发展的状态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www.yf1234.com
4、关于小栏目的运用。本框共设置了4个小栏目。“想一想”、“议一议”已如前述。此外,还引述了李大钊语录和《易经·系辞》上的一句话,都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除了课本上的材料之外,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选择、补充一些漫画、诗词等材料,以强化教学效果。如在本框最后,在对学生提出把远大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之后,为激励学生胸怀大志,奋发进取,还可以引用一些充满期望之情、寓意深刻的名诗作为总结,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5、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读、议为主,以讲为辅。本框的道理并不难懂,要取得教学实效,关键还在于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联系实际,学会用量变引质变的道理去观察、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关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1、知识与技能:
量变质变的含义与关系、能运用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个人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指导学生选择正确行为方式。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关于“事物发展的状态”的教材分析
一、结构:“事物发展的状态”,共2框。
本节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
“量变与质变”首先讲述量变、质变的含义,指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其次讲量变是质变的辨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具体分析了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强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最后指出: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首先分析从寓言《杰米扬的汤》引入本框主题。讲要坚持适度原则:先进行理论分析,再以事例论证、说明,然后联系实际,提出要求;讲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然后从实践方面加以论述;讲要重视量的积累: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方面的事例加以论证,提出要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事物发展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