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的夏天,项羽的军队刚刚渡过漳水,(指图)准备向巨鹿的外围发动攻势,项羽向战士下了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釜是烧饭的锅,舟是船。项羽命令每个将士备下三天干粮,然后“破釜”、“沉舟”,把锅砸了,把船沉了。意思是三天之内必须取胜,表示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疆场,决不失败后退的精神。破釜沉舟的命令正符合广大战士推翻暴秦的要求。他们拼死杀敌,以一当十,喊杀的声音震天动地。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军20万人投降项羽。巨鹿之战是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一战,从此以后,咸阳政权已成瓮中之鳖。项羽英名远扬,成为各路起义军公认的领袖。
2.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前206年)(板书)
陈胜、吴广失败以后,另一支反秦主力军是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刘邦是什么人?(按小字内容交待)。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刘邦立即回到沛县(指图),杀了沛县县令,和萧何、曹参等一起在沛县树起义旗,成为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刘邦从此被人称为“沛公”。
当项羽的军队在巨鹿大战秦军主力的同时,刘邦率军队从南边向西急进(指图)。由于项羽在北方牵制了秦军主力,所以刘邦非常顺利。公元前206年十月,十万大军到达霸上,进逼咸阳。咸阳再次告急,宫廷里一片混乱。那时候,宦官赵高已经逼死秦二世,立秦二世哥哥的儿子公子婴为秦王。后来子婴又把赵高杀了。当刘邦大军压境的时候,子婴白马素车,手捧玉玺,从咸阳来到霸上,向起义军投降。
煊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农民战争的烽火中覆灭。秦始皇曾经幻想过他的帝位要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可残酷的事实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到公元前206年被农民战争推翻,前后只15个年头,短暂的秦王朝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3.意义(板书)
首先,从特点来看,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第二,从它发挥的作用来看,它狠狠打击了地主阶级,推翻了秦的统治,貌似强大的秦王朝被人民推翻,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第三,从英雄人物的功绩来看,陈胜、吴广敢于揭竿而起的革命首倡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烁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以一系列师生问答作为秦末农民战争这一问题的小结:——秦末农民战争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首先爆发起来的?领导人是谁?陈胜在大泽乡喊出了什么口号号召大家起义?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秦亡的原因吗?
四、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板书)
1.楚汉战争(前206—前202年)
秦末农战争推翻秦朝,农民战争以取得伟大胜利而结束。但是秦亡以后,谁来继续执掌政权,统治这偌大的国家?当年农民战争中的英雄好汉们,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为了推翻秦的统治,共同奋斗过。而今却要为争当中国的皇帝而互相厮杀了。农民战争中最强大的那支反秦武装的领袖项羽和刘邦斗争最为激烈。他们之间争当皇帝的斗争,历史上叫做“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是从一场戏剧性的宴会——“鸿门宴”开场的。
刘邦接受秦王子婴投降以后,又发生什么事:——刘邦占领咸阳后,他一不杀,二不抢,废秦苛法,还跟当地父老约法三章。(用现代话说是订了三条爱民公约):“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约法三章是保护地主阶级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但它也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因此赢得了人心,关中父老宰牛杀羊欢迎刘邦。刘邦的10万大军没有留在关中,仍旧驻在霸上。
那时候,经过巨鹿之战的项羽,实力雄厚,拥兵40万。见刘邦先入关中,担心他要称王,率领大军也到关中,驻军在鸿门。鸿门和霸上,相距只有40里,两军对峙,形势紧张起来。刘邦自知不是项羽的对手,不敢与之抗衡,只得亲自来到鸿门,表示和解。项羽设宴款待他。宴会开始之前,范增为项羽出谋划策,埋下杀手准备在席间杀死刘邦。宴会开始以后,范增几次暗示项羽,可以动手了。可项羽不予理会。范增无奈,召来壮士项庄,要他舞剑助兴,寻找机会杀死刘邦。但是几次动手都被项伯(项羽的叔叔,已被刘邦收买)挡住。这一席酒宴的气氛剑拔弩张,真是紧张到了极点。后来,刘邦没等到终席,借口上厕所,机智地溜出,逃回霸上,捡回一条命。——这一次酒宴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后来,凡是不怀好意,把敌方请来,设计下毒手的宴会都叫“鸿门宴”。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舞剑,助兴是假,杀死沛公刘邦才是真正的意图)的成语也从此流传了下来。
第13课 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