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第十三章传染病 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传染病 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275次| 发布日期:06-12 15:29:06 | 高中生物教案
标签:高二生物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第十三章传染病 教学设计,

  (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在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可终止。

  1.控制传染源:

  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有传染性,而到了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一般我们对传染病人如何护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对病人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对于传染病人要倍加关怀,不可嫌弃,病人有好的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定要及时处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个可爱的宠物但也不能留。

  2.切断传播途径:

  有个肝炎病人,在饭店吃过饭后在他的碗下压了一个字条:“我是肝炎病人,请把用过的餐具消毒后再用”。很显然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其实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也是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机会感染健康人。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传染病预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是要找出它的薄弱环节,要因病制宜。

  (四)人类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呼吸道传染病:

  提供思考提纲,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结合教材进行小结。

  (1)你认为哪些疾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2)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什么季节?

  (3)主要传染源是什么?(注意带菌者虽然本人不发病,没有症状,但也是传染源。)

  (4)病原体的主要寄生部位在哪里?

  (5)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6)禁止随地吐痰和保持教室空气流通在防止呼吸道传染病上有何意义?

  2.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后引起的传染病。

  课前做好工作,请得过痢疾、肝炎或蛔虫病的学生,或者家里有过这种病人,对病情比较了解的学生,向同学介绍主要病症和如何感染上此病。在治疗中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病好后取得了什么教训,今后如何预防等。

  以下两种传染病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主要由教师讲解。

  3.血液传染病:

  主要是指蚊、虱、蚤、蜱等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因学生对虱、蚤、蜱等很少能见到,最好有挂图、照片或录像等媒体辅助教学,以加强直观效果。

第十三章传染病 教学设计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对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做简单的介绍,或者用录像等媒体进行介绍。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病原体的动物;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传播途径是生物媒介。预防办法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消灭蚊虫、虱子等。

  4.体表传染病:

  主要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传染病,所以又叫接触传染病。利用照片或录像等媒体简单介绍破伤风、狂犬病、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传染病。可结合本地区情况重点介绍一两种,特别是破伤风、血吸虫病和沙眼。

  病原体寄生在皮肤和体表粘膜。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注意隔离病人,做好个人卫生,不使用公用毛巾和脸盆等,不与带病原体的动物接触,最好不养猫、狗等宠物。

  总结:最好联系本地区较突出的传染病实例,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进行较系统的理论指导。从长远的目光分析,有利于学生今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板书设计】

  (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四)人类的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消化道传染病:

  痢疾、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蛲虫病等。

  3.血液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出血热等。

  4.体表传染病:

  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癣等。


第十三章传染病 教学设计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第十三章传染病 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传染病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