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散文作者:佚名
www.yf1234.com style="">
1998年庄酷在哈尔滨大学完成了他四年的大学生活,再一次来到了北京求学。他对北京有太多的感情,当年他妈妈在北京生病时,如果当时吃了医生给开的大中药丸子,可能对于我们这些青年人来说就少了一位纯文字的艺术家了。但对于庄酷自己而言,庄酷这个名字只能是有其名无其人了;他二十年来的痛苦与快乐,以及所历经磨难也就无所谓了。今天的21世纪我们也就看不到这本《生的伟大》了!命运的边缘,多少次他的父母将他拉了回来,所以他没有理由不善待生命、不孝敬父母。其实他也是这么做得。
在他认为:“孽子不一定就是逆子吧。他希望自己永远是一个可以犯错和出轨的孩子”在他的书中有这么一段:“我从梦中醒来 总要努力调整心态 因为生活苍白的比心更快, 太多梦想计划重来 ;太多伤害总是忘得简单又快 。朋友说我是个既天真又固执的小孩 我何尝不希望变成世故的男人却总是对真爱难以释怀 每个人都计算自己未来 我却不轻易让爱失去主宰 自己对人生该认真把心张开 我承认我是个小孩 在生活中不停悔改 收敛了任性 收不住对梦想我仅有的期待我承认我是个小孩 在爱情前不停受伤害 所有该继续该保留 这心情从未走开。”
惊人的创作生涯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酷的创作思想可以追溯到1990年,那时他十五岁。18岁自修写作,22岁出第一本《弁言·不悔青春》。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2003年10、11月间,《北大中关园137号》《输贱恩仇录》两部新著横空面世。1995年——2010年一部伟大的作品在是苦难和疾病中产生。这书便是信恒文集,本文集(共五册)八十万字。《生的伟大---庄酷四十四》是这本文集的第五册。其中《北》(2002.6月拟题)《输》两部长篇分别开笔于2003年10、11月间写作而成。庄酷在文章材料上的运用“杂取为病”(清代文人方苞),把散文写成某种长度的虚构的故事,忽略情节连续性,从人物出发,不从情节出发,用华美凝练的语言将实际存在的真实加以诗性的想象,反逻辑反理喻,要求读者透过现象追寻本质,发现生命底部内蕴的真本(真性情,真意气,真面目)。白色(中性)写作,生命(灵性)写作,“校园文学,青春写作”的内容与形式,打造“信恒”精神品牌,拷问“庄酷”灵魂底色。
与庄酷的接触是短暂的,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偶遇。在网上读了他部分著作我才感到其实我们是相近的,同时又是有着天渊之别,思想上的相近是无法将我们的境遇拉扯到一块;他的毅力是我们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攀登的。与他的接触我也仅仅当时一次偶遇吧!偶遇是一种感觉;偶遇是一种缘分。我与这位病态狂人的相遇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甚至只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因为对于他而言我的出现只是他在售书过程中一个闪现者......
共2页,当前第2页12本散文作者:佚名
偶遇的感触——记自由作家庄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