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细腻具体为刻刀雕镂出学生生动的个性
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中曾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确实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正如似锦的繁花,正因个个不同,才能造就出群体的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班主任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美丽,学会欣赏这种美丽,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欣赏。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心理学角度上看,每个学生都期待班主任对自己有独到、新颖的评价,希望老师平时是在乎自己、关注自己的,这实际上是一种渴望得到尊重的心理,他通过评语“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那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年年如此、人人适用、只有共性没有个性的的套话式评语,如同印刷厂统一印制出来的图案,绝无大自然天然花木的勃勃生机,这样的评语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评语的绩效自然也就丧失了。
我对班里一个性格孤僻的同学是这样评价的:
你外表恬静淑娴,默然无声。内则深藏蕴藉,心慧手巧。你性子慢,但慢工出细活。我班的黑板报,期期上面有你巧手镌刻的小楷,它们如细流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服装机房里,你飞针走线,织就的服装令老师赞不绝口,服装老师说你是天生的裁缝,可我知道,没有默默耕耘的辛勤与汗水,哪能收获丰硕的果实与欢欣?
评语除了要活画出学生的个性特点之外,还应注意在品德、信念、个性、学习、气质、修养等全面透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集中笔墨突出学生身上最具代表意义的事件,因为“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这是我对班里一个比较调皮的同学的评价:
你这个小家伙似乎一直就没长大,所以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在班里硬碰硬地给老师“纠正错误”。所以很多班级活动少不了你很有借鉴意义的出谋划策,老师觉得你还真行。可凡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所谓过犹不及,如拿画板挡窗户(在自习课上打牌)的创意就属此类;又如你的染发问题,那真是老师心中永远的痛。当然你给老师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清纯的、是阳光的,是个正面人物。
用准确的笔触写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的形象生动活现、拥有自我。当学生知道他在老师心中的独特地位时,他才能得到慰藉,找到自尊,才能改正缺点,努力呈现给老师更美好的形象。
四、以亲切生动为雨露滋润学生干渴的心田
教育不能没有爱的语言,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评语本上的语言同样应生动可感、充满温情,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一片赤诚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传统“八股式”的评语语气冷漠,面孔冷峻,枯燥干瘪,空泛雷同,让人读来味同嚼蜡。如“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劳动积极,热爱集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上课听讲尚欠专心,纪律较为散漫,希望今后能改正缺点,争取在下学期更上一层楼。这种没有温情、没有个性的评语读起来都使人头痛,学生和家长又怎么会认真对待、从中获益呢?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www.yf1234.com style="">
班主任的的评语应该像暖人的春风,吹动学生冰封的心田;应该像火热的太阳,催开学生如花的笑颜。它应亲切自然,如叙家常,娓娓之语宛如与学生促膝谈心;它应是内心真情的流露,而不应有丝毫刻板的说教;它应暖人肺腑,充满人情味,充满独特的个情色彩;它应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过程中像欣赏花朵一般品读自己的人生写照,在品读的过程中缩短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对班里的一位优秀班干,我的评语是这样写的:
怎样写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