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常见的问题行为和部分现象
常见的问题行为和现象包括:
a、咬手指、咬东西
鹦鹉幼鸟都喜欢啃咬硬带韧性的东西,这是本能驱使的,所以,当你的幼鸟长好羽毛进入断奶期的时候,若你把鹦鹉拿在手上玩,鹦鹉极可能会啃咬你的指甲,当啃咬你的指甲的时候,你就要马上说no,并制止,多说几次,鹦鹉就会明白的,如果还是不听,埋头苦咬,誓不罢休的,呵呵,你可以用手技巧的推开它的嘴巴,然后放回去笼子里面,关上,以示分离,让幼鸟知道做错了,主人要离开它。同样,咬其他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也一样,要马上责备,让它知道不能咬家私、电器、电线等等家里的东西,但同时,主人也要提供一点玩具给幼鸟啃咬。
b、赖皮,发脾气
有些鹦鹉由于跟主人的关系建立得比较好,主人经常跟它玩,所以这些鹦鹉一旦主人没空跟它玩得时候,关在笼子里面,鹦鹉就会表现为乱爬,乱叫,这个情况就是表示鹦鹉要出来玩,它正在发脾气,主人你不放出来,它就继续闹,面对这些情况,主人必须马上制止说no,并离开,若离开2-3分钟后不再闹的,放出来抚摩并赞赏,若然还是继续闹的,在保温箱或者笼子外盖黑布,再闹也不与理睬,直至停止吵闹后2-3分钟再把黑布拿开。
c、领域意识
不少幼鸟随着年龄长大,在笼子里面生活时间长了,就产生领域意识,领域意识主要表现为,当人或者鸟进入它的领域(笼子里面)的时候,鹦鹉就会对其作出攻击,并有驱赶的意思,但当把幼鸟移出笼子外面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又变回一只乖乖鸟,这就是领域意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领袖地位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加强鹦鹉和主人的互动时间,甚至改为架养一段时间,等改善之后再放回笼养,也可以适当加强服从性训练。
d、离巢现象
离巢现象是幼鸟断奶后,从父母喂养保护转变为独立面对鹦鹉族群社会的过程,野外的鹦鹉为了保护自己和让自己在群体里面占有一个位置,就会对任何靠近的同类作出攻击,加上每个幼鸟有争地位的本能,每个幼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新一代的群族领袖,所以要经常跟同类打架,而且这个阶段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发脾气。解决离巢现象带来的问题是需要一段长时间的,一般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在这段时间内,主人要坚持教导鹦鹉,当鹦鹉攻击你的时候,要严厉批评,乖巧的时候要大力表扬,并多点安抚和互动,稳定鹦鹉情绪,鹦鹉咬你的时候不要发脾气,尽量忍耐也要理解鹦鹉的行为是本能,不是特意的。当渡过这个离巢时期,鹦鹉的情绪和性格就会转为较稳定。
E、上肩膀,当主人与鹦鹉玩耍的时候,不难发现鹦鹉喜欢爬肩膀,这是鹦鹉的本能来的,天生喜欢站立在高的位置,也更有安全感,但前面提及过了,当鹦鹉站立的位置高于前胸的,那么鹦鹉就认为你的地位比它低了,所以当鹦鹉爬上你肩膀的时候,你要阻止和no~~!
七、常见疾病及护理
要幼鸟健康成长,坚持每天观察幼鸟的情况是不能少的,虽然幼鸟按正确方法饲养下,得病机会比较低,但有些疾病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所以,适当了解疾病,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和疾病,再采取有效的护理,就能有效减少幼鸟夭折和提高康复效率。
1、每天观察幼鸟的情况
a、检查幼鸟的5个健康指标,鸣叫、食欲、粪便、精神、外表,当然,由于挑选的时候已经详细检查过这几个指标,在日常护理和观察时,不需要这样详细的观察,但基本这5项观察是需要的。检查一下鸣叫是否响亮畅顺,检查一下食欲是否保持良好,检查一下精神状况,反应,检查一下眼睛、鼻孔有没有分泌物、肛门是否干净,检查一下粪便情况,如果各情况都正常的,就无须进行更详细的检查了。
b、每次喂食前必须检查幼鸟素囊的消化情况,一只健康的幼鸟,进食流质后,一般4-6个小时就能完全消化,素囊是清空状态的,或者只剩下很少量的食物,若发现幼鸟上一顿的食物依然有大量的留在素囊里面未消化,那么这个情况下,是绝对不能再喂幼鸟进食了,每次喂食前,幼鸟素囊必须是清空状态或者剩余很少量的食物情况下。如果出现食物积聚无法消化,那么就需要注意了,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你喂食的食物太稠,或者食物本身存在问题,也有可能素囊里面开始病变,当然主人无须过份担心,先尝试喂点水给幼鸟,然后帮助幼鸟轻轻按摩一下素囊,让积聚在里面的食物通过水和按摩得以松开,让幼鸟更容易消化,按摩后,再过1-2个小时看看消化情况是否恢复理想。若情况已经改善,那就无须担心,若情况还是持续无法消化的,那么就要按疾病处理了,具体疾病解决问题看下面的讨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鹦鹉幼鸟喂养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