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巧评价 善引导──《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

巧评价 善引导──《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

浏览次数: 210次| 发布日期:06-09 12:27:48 | 语文教学反思
标签: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http://www.yf1234.com 巧评价 善引导──《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万寿桥小学 袁 芳 周金梅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片断一〗

(CAI出示文中八张图片,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把“真高兴”的“真”字和“又唱又跳”的“又”字读得很重,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断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成了水,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也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的很慢,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1] [2] [3]  下一页


巧评价 善引导──《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