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档中心范文工作报告调研报告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浏览次数: 460次| 发布日期:09-06 11:45:40 | 调研报告
标签: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格式,http://www.yf1234.com 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出口商品类型品种多   浙江中小企业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粗略可分五大类。一是服装、纺织品。这是浙江中小企业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二是日用消费品,此类产品花色品种多,单位价值低,消费更新快,需求容量大,在中小企业出口商品总额中占有一定比例。三是装饰工艺品,这类产品尽管生产加工的企业不多,出口的数量不大,但有着独特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其它省、市难以竞争的优势。四是机电、五金产品,这类产品是浙江出口产品的新生代,出口比例逐年上升,极具发展潜能。五是农副产品。除此之外,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药品中间体、稀土材料等产品也开始小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二)专业区域渐成基地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的专业村镇,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正在逐步成为浙江出口产品的主要生产加工基地。如桐庐的圆珠笔,慈溪的微型轴承,象山的针织品,温州的打火机,乐清的低压电器,永嘉的纽扣,诸暨的袜子、衬衫,嵊州的领带,永康的五金工具,余姚的电动工具,义乌的小商品,仙居的工艺品,云和的木质玩具等等,都是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专业生产加工区域。
  (三)境外设点快速增加  近年来,为更好地了解、掌握国际市场行情,走出去愿望日益强烈,许多中小外向型企业纷纷将触角伸向海外,在境外设立贸易机构或投资就地加工。据统计,截至20xx年底,全省中小出口企业已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344个,是2000年底的3.4倍。据省外经贸厅反映,去年1-9月浙江共新批境外项目106个,其中私营企业设立的达74个,占7成以上。采购商直接采用生产基地在国内,销售店铺在境外的前店后厂新发展模式,与当地采购商直接贸易或就地生产加工,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已成为出口私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选择。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众多如销售技术,技术创新等方面上的问题有待在以下章节抓重点剖析。
  二、浙江中小外向型企业的国际比较 2.1 产品销售国际比较  
  (一)日本企业产品销售 日本企业以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内容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策略: 先碰到的就是来自美国和欧洲国家强大竞争者的对抗,因为,那时世界市场主要是由美国和欧洲国家垄断。其次,就当时的日本产品而论,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全球性销售网络上,都比不上美国和欧洲的产品。此外,日本还要努力消除人们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对日本产品质量低劣的印象。但是,日本的企业寄希望于利用其劳动力价格便宜的优势,可以在产品的价格上与欧、美相抗衡。为此,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期间,为了打入世界市场,日本各企业特别强调产品的设计具有:低成本、高质量和创新性。从目前日本进入国际市场情况来看,也可以证明他们仍然着重突出这三点。
  2、价格策略: 日本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一直采用一种所谓的“市场份额”价格策略。这种策略就是采用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价格,以便取得一部分市场并进而达到长期控制该市场。为此,日本人总是将价格订得比竞争者低。他们乐于在最初几年里受点损失,把这种损失视为对长远市场发展的一种投资。这样做使日本在过去几年中被指责为“产品倾销”。此情形在美国的小汽车等产品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3、分销策略: 日本企业想打进美国市场,但当初日本的产品质量形象低劣,声誉不佳;而且,许多企业没有产品销售渠道,何况,即使了解美国的销售渠道,也不能公开地加以利用。为此,日本企业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⑴.集中全力选好进入市场的突破口。他们不是采取全线出击,一下子占领全部市场,而是选中该市场的某一地区,某个批发商或某种类型的消费者,先打进去,站稳脚跟后再逐步扩大。日本电视机进入中国市场的步骤:先找经销商销售12吋、16吋黑白电视机,而后销售彩色电视机,最后在中国合资建厂。 ⑵.精心挑选有效的销售渠道和能干的批发商。  ⑶.对某些特殊产品,直接与用户联系,建立独立的销售机构。 ⑷.利用竞争者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即在打入某国市场后,利用该国中间商或生产者的牌号或商标销售日本的产品。当其产品打入市场并占有一定地位时,就逐步建立自己的产品牌号形象,形成自己的销售渠道,最后取而代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