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档中心范文工作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浏览次数: 918次| 发布日期:09-06 11:46:18 | 调研报告
标签: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格式,http://www.yf1234.com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2、20xx年两年时间内,企业领导人员挥霍消费公款和非法占有公款的案件有64起,其中涉及企业主要领导干部19人,他们都分别受到了党纪政纪和法纪处理。
  二、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国有企业在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方面,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本身对规范职务消费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尚未纳入议事日程加以研究和解决。有的国企领导人员片面理解《企业法》,把《企业法》赋予企业的权力,等同于自己的权力,对迎来送往等职务消费项目,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极个别自身素质不高的国企领导人员,甚至把企业的资产,当成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支配的“私人银行”。有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待规范职务消费,思想上有抵触情绪,怕规范后捆绑住自己的手脚。还有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认为,规不规范职务消费无所谓,每年的职务消费还是那么多,一旦规范下来,增加了透明度,有些事就不好办了,因而顾虑重重。
  二是机制不健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管理还明显存在跟不上形势要求、制度不健全、管理监督滞后的现象。特别是在涉及领导人员履行职务时相关开支与消费的管理上,许多企业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办法,吃的是“大锅饭”,用多少报多少,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有的企业对领导人员履行职务时,哪些可以开支,哪些不能开支,没有明确的界定;有的是开支标准不确定,完全靠领导人员个人掌握,随意性大;有的企业对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的范围、标准等,没有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而是少数人说了算;有的没有明确具体部门来规范、管理、操作和监督,从而导致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的失控。
  三是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些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说:为了企业生存,很多职务消费是不得已而为之。特别是在一些竞争性强的行业中,由于要与一些民营、私营企业抢市场、抢份额,迫使一些国有企业不得不采取与民营、私营企业相同的手段,进行所谓“感情投资”、“润滑投入”,明知违规,又不得不违心去做。
  三、对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问题的建议 加大对职务消费行为的规范管理,最重要的是要使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深刻认识到规范职务消费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国有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明确职务消费的基本涵义和规范职务消费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首先应对“职务消费”的涵义和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就是对企业领导人员履行职务时相关的消费与开支项目的范围、标准、程序等,用制度的形式作出规定,并严格监督执行。规范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来进行,且要遵循因公必需、量力而行、勤俭节约、公开透明的原则。
  二是要明确职务消费的内容、标准和对象。企业领导人员哪些开支属于职务消费,应包含哪些项目,标准如何确定,这是规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必须按照循序渐进、逐步规范的办法来解决。对有条件的项目先规范,条件尚不成熟的后规范。目前条件下,应首先对国企领导人员在通信费用、交通工具费用、差旅费用、有关接待应酬费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职务消费的对象,应包括企业领导层的每一个成员。未进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应为企业领导班子每一个成员;已进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应为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每一个成员。规范的重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即厂长、党委书记和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消费的标准,应由企业依据有关政策规定,根据企业的业务需要和效益状况,结合自身实际来确定。职务消费的内容、标准、对象确定后,必须提交职代会或董事会、股东大会讨论通过,才能付诸实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