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档中心范文工作报告调研报告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 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

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 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

浏览次数: 823次| 发布日期:09-06 11:55:06 | 调研报告
标签: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格式,http://www.yf1234.com 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 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
  二、三产业上增收的潜力更大,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能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和经营收入。
  1、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打工”机会。##市充分挖掘本地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当地
  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小型加工经营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全面清理进城就业不合理收费和限制性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转移的良好环境。增强城市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让农民在
  二、三产业就业中得到较高收入。全市现有乡村企业72896个,其中工业企业19200个,规模以上工业274个,分别比上年增加787个、605个和14个。目前全市乡村劳动力从事
  二、三产业人员达34.1万人,比2000年增加11.22万人。
  2、为农民创造自己“当老板”的机会。创业是富民之基。##市各地努力走出一条让民众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创业得到更多实惠的创业发展之路。清流县为了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在各种税费、资金信贷、建房居住等方面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让外出务工者带资金、技术和项目回乡创业。如该县温郊乡桐坑村村民温冬生,外出务工几年后,回乡承包木制品厂,搞木材深加工,把本地山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解决了20多名劳动力就业。沙县通过在小城镇开辟工业小区、商业、服务业一条街等形式,为回乡农民提供创业条件,激发广大外出农民回乡投资的热情,一些农民带着资金回乡投资创业。如该县夏茂镇西街村罗光文等3位农民外出经营小吃致富后,回乡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夏茂农家冬酒厂,吸纳劳动力近200人。
  3、开辟多种形式的服务领域。##市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证、推荐上岗“一条龙”服务试点工作,做好劳务派遣与跟踪服务工作,举办全市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促进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2005年全市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2005年全市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3.5万人,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1、“多予”政策。一是增加农业生产投入。2004年全市共完成农业综合开发耕地治理项目投入454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2万亩,平均粮食亩产为364公斤,比上年增加9公斤。二是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做好乡村供水、险病水库除险加固、水毁修复、山地水利和堤防建设,搞好渠系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04年全市水利建设共完成投入2.58亿元,完成险病水库除险加固57座,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6.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5万亩,修复水毁工程1250处,完成渠道防渗203.4公里,发展节水灌溉3.8万亩。三是增加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全市危房改造项目第一期完成新建校舍132个,面积16.47万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积11.2万平方米,投入危房改造资金9300.64万元。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改善农民就医条件。对困难乡镇、村特别是少数民族乡镇、村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
  2、“少取”政策。一是少收农民的税。农村税费改革前,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负担为125.13元,改革后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负担为44.77元(含一事一议和筹资投劳估算数),农民减负达1.6亿元,人均减负80.36元,平均减负率64.26%。二是少征农民的地。继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引导和管理,逐步在乡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流转服务;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强土地用途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审核认定制度,坚决制止建设占用基本农田行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 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