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水旱灾害管理预案
为主动应对江河洪水,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机构编制修订了防御江河洪水方案。1985年国务院正式批转了黄河、长江、淮河、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近年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根据经济社会和防洪工程的变化,相继组织制定和完善了长江、黄河、淮河、沂沭泗、松花江、太湖、海河流域永定河、大清河、漳卫南运河、北三河洪水调度方案等。地方各级防汛指挥部、各级水利枢纽工程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也组织制订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防汛预案,包括洪水调度方案、工程运用方案、抗洪抢险方案、人员转移安置方案等。特别是重点水库编制了超标准洪水、重大险情、垮坝、下游群众转移等应急预案,同时,还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正组织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抗旱预案以及水库处置恐怖袭击事件预案。这些预案依据河流的来水情况、防洪工程的状况、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等,对可能出现的洪水、缺水程度、如何调度运用各类工程措施、组织部署各项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等进行了明确规定,预筹对策,并逐年修订完善,对取得历次防汛抗洪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很大作用。
5、水旱灾害的应急处理
进入汛期、旱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国家防总或流域防汛指挥机构负责关系重大的水利、防洪工程调度,其它水利、防洪工程的调度由所属地方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必要时,视情况由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直接调度。国家防总根据各级防汛抗旱机构上报信息综合分析,做出一至四级响应。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如:国家防总一级响应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主持会商,防总成员参加。部署安排有关应急措施。流域防汛指挥机构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为国家防总提供调度参谋意见,派工作组、专家组支援地方抗洪抢险、抗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行使权力,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加强防守巡查,调动防汛机动抢险队并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工程防守,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加强抗旱工作。受灾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分工到分管的区域现场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相关省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国家防总。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应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6、应急保障
一是队伍保障。国家在全国七大江河、重点水库和重点海堤组建了100多支重点防汛机动抢险队,44支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250多支市、县级防汛机动抢险队。1999年起,解放军建设了19支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这些队伍主要完成突发性的、急难险重的抗洪抢险任务。全国已建成县级抗旱服务队
(www.yf1234.com) 1653个,乡镇级抗旱服务队9038个,使干旱缺水地区农民无力抗灾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此外,各地根据需要,还组建了技术骨干为主的专业队,民兵群众为主的常备队、预备队等,形成了专群结合、军民联防的防汛抗旱队伍。
二是物资保障。充足的防汛物资是夺取抗洪抢险胜利的重要保证。1998年抗洪抢险期间,各地调用的抢险物资总价值达130多亿元。为防御特大洪水,国家防总办公室在全国15个中央防汛物资定点仓库储备了编织袋、土工布、编织布、钢管、橡皮船、冲锋舟、救生衣、照明灯等防汛抢险救生物资。省级防汛部门根据当地抢险需要,也储备了相应的防汛物资。国家防总还建立了防汛物资生产流程和生产能力储备机制,一旦储存物资消耗过多,即可启动生产储备进行补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水旱灾害预防与应急机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