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档中心范文公文写作规则方案水旱灾害预防与应急机制调研报告

水旱灾害预防与应急机制调研报告

浏览次数: 948次| 发布日期:10-05 21:40:36 | 规则方案
标签:活动方案,活动策划,施工方案,http://www.yf1234.com 水旱灾害预防与应急机制调研报告,
三是技术保障。国家防总正组织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形成覆盖国家防总、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改进水情信息采集系统,使全国重要水文测站的水情信息在30分钟内传到国家防总。建立和完善大江大河重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提高预报精度,延长有效预见期。建立工程数据库及大江大河重点地区的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库,实现这些地区重要防洪工程基本信息和社经信息的快速查询。建立大江大河重要河段的防洪调度系统,实现实时制定和优化洪水调度方案,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支持。建立国家防总与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之间的防汛异地会商系统。开发防汛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级防汛抢险救灾信息的共享。开发全国旱情监测和宏观分析系统,开展旱情信息采集试点建设,为宏观分析全国抗旱形势和做出抗旱决策提供支持。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还建立专家库,当发生水旱灾害时,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派出专家组,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四是其他保障。如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应急队伍保障,供电保障,交通运输保障,医疗保障,治安保障,资金保障,社会动员保障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7、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发生水旱灾害后,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20xx年淮河发生大洪水,灾区人民政府立即成立了救灾指挥部,组织、协调和指挥灾后救助工作。民政部门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灾民,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灾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部门抓紧修复遭到毁坏的设备设施,恢复功能。财政、水利部门按照《蓄滞洪区补偿暂行办法》对分洪运用的蓄滞洪区进行补偿。
三、强化我国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建议
1、调整水旱灾害管理思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安全等宏观形势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调整防汛抗旱工作思路,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新理念。
洪水和干旱至今还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但只要处理方式、对策和措施得当,灾害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因此,如何“减灾”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要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防汛工作要理性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我国人口众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既不允许让大多数河流湖泊都恢复到天然状态,也不可能投入巨资修建防御所有量级洪水的工程。实行洪水管理,适度承担风险是合理的,要靠标准适度的防洪工程和严格的管理,把洪水风险减轻到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程度。要规范人的活动,加强对人的管理,强调人与水的和谐,在控制洪水的同时,给洪水以出路。
抗旱工作要从主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转变为为包括生态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注重农业效益转变为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被动抗旱转变为主动防旱。积极推广农业高新节水技术,发展管灌、喷滴灌;工业企业配置节水设施,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中水回用等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用水的考核监督,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积极探索城市防洪抗旱的新模式。城市要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为重点,加强城市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搞好水环境建设,美化城镇人居环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水旱灾害预防与应急机制调研报告

《水旱灾害预防与应急机制调研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