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档中心范文党建写作心得体会2017年春晚十大感言

2017年春晚十大感言

浏览次数: 236次| 发布日期:04-19 19:45:02 | 心得体会
标签:学习心得体会,创先争优心得体会,http://www.yf1234.com 2017年春晚十大感言,
除夕夜看春晚过大年好象已经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文艺晚会终于谢幕了,众说纷纭.我把网民的意见与本人的深切感受罗列如下:

一:春节晚会是在骂声中长大的.一边看一边骂,之后不骂上小半年也可以骂上三俩月的。但是,不论是怎么骂,春节晚会年年办.

二:春节晚会年年办,方方面面的媒体关于春节晚会的报道就开始连篇累牍,春节前更是呈“爆炸”之势,你打开报纸看看,看看哪张报纸上没有晚会的消息?仔细想想嚷嚷了这一个多月的炒作浪潮的央视CCTV的春晚,还真把这些名人儿底朝天的都给抖露出来,又三番五次的折磨着他们!要不人家都说央视最牛,央视是“电视圈里的炒作怪圈”呢?更何况今年是“牛”年嘛,谁不都想牛气轰轰的啊,来点创新或改变呢?!什么宋祖英与周杰伦强强联袂,什么各路强将同台竞技求精彩,什么语言类节目的强势回归等等.....


三:春晚对于艺人来说,目的总是可观的。所以春晚这舞台,虽千万人而吾往矣。大家都想上春晚,因为春晚是最让人露脸的舞台,你是明星了,年年上春晚,那就证明你是明星中的大腕,如果你是新人,上了春晚,说明你就是明星了.想上的人,要关照的人多了,怎么办?对于得罪了中央台的人,好办,封杀得了。陈佩斯.朱时茂就是明证.对于处处听自己的话又铁了心跟定自己的人,怎么都得照顾,一人一个节目时间又不允许,一锅煮是最好的办法,来个大拌菜,至少都能照顾,又能控制时间。但这样的大杂烩,观众看起来却不是滋味。



四:过年,祖宗留下来的,这是历史的接受。曾几何时,“春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除夕之夜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文化大餐”(新闻联播语),早在1980年代初就有了春晚,那时的春晚虽然办的简陋但收获的评价多半是正面的,留下的多是美好回忆。春晚在进入“娱乐世纪”之后影响力逐年上升,以至非常火爆。由于我国人民娱乐方式的局限性,更加重了春晚在“除夕夜”这个关键时刻的重要性。其受关注度如此之高可能是西方同行想象不到的。同时春晚也成为众多演艺明星“一夜走红”的最佳捷径,幕后的潜规则早已规模化,不提也罢。事实上,连举办春晚的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春晚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向钱看了,而不是诚心为了娱乐。

五:春晚现象”延续五六个小时,虽然漫长,但是其中有多少是人们真实的娱乐时间,又有多少是五花八门的广告时间?绝大多数露面的全脸影像,都聚集着资本和权势的力量,财富按照秒来流淌,是白家的大宅门,还是水泊梁山的忠义堂?

六:春晚想要表达什么主题,我从开始到最后都没能弄明白,到底是汶川大地震救灾的感动,还是歌颂党中央和政府的英明领导(这是往届抓的最多的主题),是奥运冠军的亮相?是全球华人情?是共创未来,齐头并进的主题?是象征欣欣向荣,永无止尽?

七:嬉皮,春晚现象嬉皮了艺术,让艺术家们失去了独立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家成了戏子,没有艺术精神,只有戏子风格。同样,也嬉皮了商业精神,因为她吞噬了商业规则,电话、电视都是远远高于正常水平,有如此贪欲当头的观众参与吗?-----因为你没有选择的权利,央视垄断了几乎所有的文艺资源,除夕晚上,所有的地方台都为它让步,你根本看不到其他的综艺节目.

八:春晚的沉沦也许是迫于现实的压力的转型的尝试的一个不成功的过程中的一环,我期望这只是尝试中的一个不成功的过程,我感觉这个现实压力就是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有了个性的表达,俗话叫众口难调。春晚在

www.yf1234.com 应对这方面的发展不光是迟缓而且还很主观,也有被迫的意思在里面,所以还透着不情不愿的情绪,也就有了这台不伦不类的晚会,我无法消除这方面的猜测,请相信我辈平民发出的是一种善意的揣摩!

[1] [2]  下一页


2017年春晚十大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