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政府管理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眼光聚焦于国内外科技工作的最高端,坚持眼睛向内找差距,摆脱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的束缚,全力突破阻碍经济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自觉地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思路,建立新机制,追求新境界,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当前,在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齐齐哈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我们做好科技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传统观念和经济危机等因素的相互交织,也使科技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产、学、研相结合的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工作新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部分企业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高。另一方面,现行的科技管理工作无论在机制上还是在体制上,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管理模式还有着较深的计划经济烙印,科技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作上还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突破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干部素质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班子和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全面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工作社会化进程。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级科技管理机构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履行着服务经济建设,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神圣职责,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政绩观的转变。要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就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把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作为衡量政绩好坏的唯一标准。二是思想理念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科技管理机构的领导要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按其本质带动科技管理机构体制的转变。三是学风的转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把握好进取精神与科学求实态度的结合,认真研究现阶段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积极探索解决制约科技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时刻把企业是否满意作为科技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四个能力”、“两个水平”为目标,努力打造学习型队伍。提高科技管理部门整体素质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学习,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责任、学习就是创新、学习就是品位的理念。一是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进一步增强开拓创新,超前思维的能力。通过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要让广大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胜任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三是紧扣科技管理工作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创新与贯彻上级的指示、与工作实际、与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在创新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通过在使用上“给位子”、工作上“压担子”、创新上“搭台子”,有针对性地鼓励、培养年轻干部,使他们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发挥各自特长,建功立业。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自律意识。作风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严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作风总要求,珍惜党和人民的培养,珍惜自己的政治责任,做到慎始、慎终、慎独、慎微。要不断加强自身作风修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领导干部要坚持在工作上求实,真正做到把粗的工作做细,把虚的工作做实。要坚持在指导上求深,下功夫解决“下不去、蹲不住、帮不实”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做真抓实干的表率、开拓创新的表率、清正廉洁的表率、团结协作的表率。
企业发展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