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狠抓学科渗透,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会贯通,把法制教育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向学生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包括防火、防盗、防电、防爆、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等在内的各种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我救治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加强对院内群众的水法制和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团结治水、规范水事秩序、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信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
三、大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一)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按照《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水利教育工作的特点和实际,组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等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颁布纪念日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水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使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到学院各个层面、各类人群。
(二)加强指导,抓好开展“法律六进”典型工作。坚持分类指导,针对部门实际情况,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把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与提高师生员工法律素质、创建法治示范单位结合起来,借助有效载体,抓好示范典型,推广先进经验,真正将“法律六进”活动办成实际效果明显、干部群众满意、促进校园和谐的“民心工程”。各部门要有重点地抓好“法律六进”各个方面工作的试点和典型的培育、总结、推广工作。
(三)探索建立评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法律六进”活动评估考核机制,科学评估法制宣传工作的成效,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院普法办公室将适时组织检查各部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情况,对“法律六进”活动中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适时予以表彰。
四、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提高学院法治化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学院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执行民主决策、党务院务公开、部门目标管理及教职工岗位责任、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奖惩等制度,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及时向群众公布招生、各种收费项目和标准、师生入党、职称评定、大宗采购、招标、较大支出等情况以及用工制度、奖金福利分配方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设置意见箱和举报信箱,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学院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抓好学院安全维稳工作,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三)健全申诉和调解工作机制。健全院内矛盾调解制度、学生处分程序和申诉制度,坚持合情合理合法妥善处理院内各类矛盾和纠纷。完善学院调解委员会,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师生员工及其家属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高校五五普法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