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干竹荪100 g,鸡糁200 g,净白菊花末30 g,净上海青12棵,红杞、精盐、味精、水豆粉、姜葱汁、胡椒粉、化鸡油各适量。
制作:①竹荪洗净,去老头,用冷鲜汤泡软后,挤去水,将鸡糁加菊花末拌均匀,裹入竹荪,上笼蒸熟待用。
②红杞洗净,用清水少许泡软,将蒸熟的竹荪卷取出,改刀成节,每节中间压一粒红杞,将有红杞的一面直立于扣碗内,装好后,加胡椒粉、姜、葱汁、精盐、鲜汤,上笼蒸热透待用。
③炒锅内放化鸡油烧热,下精盐、上海青速炒至熟,铲入大圆盘内,用筷子夹成放射形,叶向盘中间,将竹荪卷取出把汤汁滗入锅内,卷翻扣于菜心中间,再将汤汁中放上味精、水豆粉收汁后,起锅淋入菜肴上即成。
酥皮菊花银鱼
银鱼,主产于太湖,色泽洁白,成条形,常作为冷菜在高中档宴席上出现,其成菜特点有:色泽金黄,外酥内嫩,菊香四溢。
原料:净银鱼16条,菊花末30 g,鲜菊花1朵,全蛋豆粉75 g,袋装面包渣、精盐、姜葱汁、胡椒粉、色拉油各适量。
制作:银鱼拌上精盐、姜葱汁,入味后轻轻挤一下,裹上全蛋豆粉、菊花末、胡椒粉、精盐,沾上面包渣,投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至金黄,起锅,整齐地装入盘内,前端点缀上鲜菊花即成。
拔丝野菊豆奶条
此菜是宴席适用的甜菜,取料于现时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维维豆奶为主料,利用琼脂特有的性质,去突出成菜外酥脆、内细嫩且呈浆状的特色,加上野菊香,使成菜所表现的风味更加别致浓厚。其特点:色泽金黄,糖丝缕缕,外酥内嫩,豆浆野味浓。野菊性味苦辛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痈肿、疔疮、目赤、瘰疬、湿疹等。《陆川本草》载“清热解毒,治温热头痛、赤、痢疾。”
原料:维维豆奶1瓶,白糖50 g,面粉50 g,豆粉30 g,琼脂5 g,泡打粉少许,烹调油1 500 g(实耗60 g),净野菊花瓣20 g,干细豆粉适量。
制作:①净锅内放适量清水和琼脂熬至完全溶化,将面粉、豆粉、豆奶调匀,与菊花入锅煮成糊,起锅倒入抹油的条盘内,让其自然冷却待用。
②用面粉、豆粉、泡打粉与少许烹调油调成脆冻糊待用。
③取下菊花琼脂初坯,切成4 cm长、1.2 cm方的条,扑上干细豆粉,裹上脆浆糊。
④锅内放烹调油烧至六成热,投放裹好的条坯炸至外表定型,捞起,待油温回升后,再次炸至外酥脆,捞起,将炸好的初坯沥油入盘内待用。
⑤净锅内加少量油,放入白糖熬至能拔丝的程度,投入炸了的初坯,使初坯均匀裹上糖浆,盛于抹油的盘内即成。
猪脑菊花汤
猪脑髓是近几年的走俏食物,具有治头风、止眩晕等功效。此菜将脑花、菊花制成仿“鸡豆花”,成为高档汤肴;其特点:形如豆花,色洁白,质细嫩,成团不烂,有浓厚的菊花芳香。
原料:大白菊花瓣75 g,猪脑髓175 g,鸡蛋清4个,豌豆苗尖50 g,红杞7 g,老姜汁8 g,胡椒粉汁水5 g,湿豆粉40 g,精盐、味精、高级清汤各适量。
制作:①红杞洗净,用温开水泡软;大白菊花瓣洗净,取25 g绞成茸;豆苗洗净,沥干水,盛入汤盆内待用。
②猪脑冲洗,撕去蒙皮,用刀背捶压成浆状,盛入碗中,加精盐、胡椒粉汁水、味精、老姜汁、菊花茸、湿豆粉、鸡蛋清,搅打成脑花糁。
③净锅内掺高级清汤,加精盐烧沸,将脑花糁搅匀冲入,用炒瓢沿底前后轻轻推动(以免粘锅),少倾,移小火上■6分钟,待脑花浮于汤面,凝固呈豆花状时,将菊花瓣放入锅内烫熟,用炒瓢捞起盛入装有豆苗的汤盆内,再将汤中放上红杞,起锅慢慢注入盆内即成。
清香宜人菊花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