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题目解说: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四、生字词:
pái kuì sì nüè suō yū
簰洲湾 溃口 肆 虐 穿梭 迂回
五、课文探究:
1、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消息还有背景和结语。本篇文章包括哪几部分?
明确: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2、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1-2段),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时间: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点:湖北嘉鱼簰洲湾。
人物:广州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事件: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奉命赶往现场营救。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3、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个段落?(3-9段),阅读新闻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
(1)主体部分具体写了什么?
明确:——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2)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明确:处境危险——冲锋舟左前沿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的小树难已靠近。
4、文章最后一段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当地群众称这些舟是“生命之舟”?
明确:总结救助行动,点题。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己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5、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明确:文章记录了解放军、武警战士营救群众的感人场面。报道中,按照时间的顺序,真实地再现了感人的场面。
六、小结:
1、写作特色:
(1)声画合一。
(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
(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生命之舟》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