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2、杂 文 二 篇

2、杂 文 二 篇

浏览次数: 490次| 发布日期:06-12 11:36:52 | 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2、杂 文 二 篇,

    为了进一步地驳斥梁实秋的论据,文章按梁实秋的逻辑,从他论据中的“流传”一词生发开来,引申出“只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的观点,拿来与“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的反动观点比较。并辛辣地讽刺了梁实秋,驳斥了他的不能作为论据的论据。“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是个反问句,揭露了梁实秋在文学上鼓吹“人性论”的反动实质。这一句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以讽刺的口吻,用委婉曲折的反问,揭露梁实秋之流作为反动统治阶级帮凶的无耻行径。

 

                        第 二 课 时

 

    第二层,直接批驳“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的荒谬性。(4--7)

    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批驳。

    其一,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人性不能永远不变。

    文章运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通过假言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形式,都能得出“人性不能永远不变”的结论。那么,文学又何从去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呢? 因此,这一段末尾说“要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实在难哪”,十分幽默地嘲笑了“人性论”者,也有力地证明了梁实秋等人所谓“永远不变的人性”根本就不存在,“要写永远不变的人性”也根本不可能。

    其二,从社会生活的现实说明没有超阶级的人性。

    文章以人们出汗为例,论证人和文学的阶级性,批判“人性论”。“出汗”是人们都有的一种常见生理现象,“该可以算得较为‘永远不变的人性’了”。这是退一步的说法,实际上是欲擒故纵。再用“然而”一转,立即给予有力的驳斥,虽同样是出汗,可是“‘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这就十分形象地揭示出了人的阶级性。连出汗尚且有香、臭之分,那么思想就更有阶级之别了。因此事实表明: “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接着用一设问句实质上是既否定了梁实秋等人的文学观,又指明文学发展的方向,文学应该歌颂谁,为谁服务的问题。最后以一假设复句进一步强调了文学的阶级性,指出了梁实秋等人拥护的地主资产阶级文学灭亡的必然性。

    其三,从英国文学的发展的史实表明文学作品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文章通过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巨大变化说理,实际上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方法,使对方原形毕露。又一次揭穿了“不变”的谎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2、杂 文 二 篇

《2、杂 文 二 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