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笨马上《故都的秋》(网友来稿)教案,
笨马
笨马的教学思路(一课时)
一、查预习
槐huai树 椽chuan子 花蕊rui(区别于花蕾lei) 落寞mo 一叶而天下知秋 嘶si叫 (区别于厮打) 穿着zhuo(多音字) 颓tui废
二、散神不散以及借景抒情
1、月亮、云、海、风(叫学生借助这几个意象写一段借景抒情散文)
引导:一切景语皆情语。
2、以《秋思》作结:
秋的味道和作者个人的气质有关,和地域特征有关(如北国的秋——清、静、悲凉,南国的秋——慢、润、淡),还和季节特征有关。
3、本文的形神是什么?
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
分析秋色
天空(蓝绿) 牵牛花(蓝色) 秋草(枯黄) 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 天(灰色)
问:那么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还是暖色? (明确:冷色。)
问:面对这么多的冷色,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冷清。即课文中所概括的“清”的特点。)
气氛不错的话还可分析“秋声”
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静、悲凉”这么一个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清、静、悲凉正是作者内心的主观感受。
三、本文主题是悲秋、颂秋。
1、北京著名的风景知几何?(让学生自己说)
2、作者为何只选取这些?(这里写的故都就是北平,为何题目不用《北平的秋》)
这里提两点:一是个人的气质(略提生平),二是作者当时的心境
四、讨论-------四季的喜好(让学生说最喜欢那一个季节!)
1、春天
2、夏天
3、秋天:秋期,为什么婚期要定于秋天,可见秋天并非是一无是处。
4、冬天
笨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1、读第1、2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
明确: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
2、作者笔下的“秋”有什么特点?文章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故都的秋”?用“4个字”概括每一景观的内容。
3、作者笔下的秋景有什么味道?(悲凉)那为什么如此“悲凉”?
笨马上《故都的秋》(网友来稿)教案
笨马上《故都的秋》(网友来稿)教案
浏览次数: 615次|
发布日期:06-12 11:37:20 | 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