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大森林”是教材第六单元中的内容。从本单元开始,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这种“用数学”的内容,如教材第47页“金色的秋天”、第51页“美丽的小湖”。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所不同的是,教材第58页“快乐的大森林”其内容是:
1.用同一情境图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以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例题与习题选用什么计算方法去解决问题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要求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3.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通过数去得出,而且直接告诉已知量,以有利于学生通过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而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教学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上课伊始,就以“森林里的早晨”那各种各样动物的叫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配以“美丽的森林”画面,使得孩子仿佛身临其境。此外,教师还能够结合孩子的回答,适时引导,使他们感受到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教育,真正使我们的教育“润物细无声”。
2.“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完蘑菇图与小鹿图后,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幅符合孩子们实际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他们初步的“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教师设计了生动有趣的“小竞赛”练习,使孩子们在“玩”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同时也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数学魅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1.6.7 快乐的大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