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yf1234.com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之四,
师:其余的题你自己能完成吗?
生动手试作,大组汇报。
(评析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
(三)看图提问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生指生回答,并在图上指出)
生2:最近的是哪一条,得走多少米?(生独立试做后发现,大组汇报。)
师:你发现最近的这条路与其他的几条路比有什么不同?
生:最近的路拐弯少,远的路拐弯多。
(评析学生用最自然的语言说出心中对问题的理解,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跟同桌说一说,再跟全班同学说一说。
生1:我知道了每天上学放学我大概走了多少米。
生2:数学课学完了有用。
生3:我也回去试试,走哪条路上学能快一点。
生4:爸爸下次出差坐火车,我让他把火车票留给我看一看。
〖教案反思〗
1. 感知数学,体验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化。为此,本课一开始,我就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你每天上学,几点从家出发,路有多远。”这就是数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不再是从抽象到抽象,而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在全课总结和解决“小东能不能在1分内走到家”时,我多次鼓励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首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生活情境搬到课堂,并多次采用教材上的图,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一个个小的画面上下功夫,让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你家住在几楼?你回家上几层楼梯?”“你发现最近的这条路与其他几条路比有什么不同?”这些小问题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懂得了生活与数学的内在关系。
3.关注学习,培养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之中,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但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更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水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图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本节课让学生讨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从图表里能看出什么?”先让小组提问、交流,再全班进行汇报、讨论,鼓励孩子多说、多问,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之四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4.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火车票价表”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对里程数与票价的关系理解得不到位,主要是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如果课前搜集一些火车票,让孩子亲眼看看积累一定的经验再来解决问题,效果会更理想。
〖案例点评〗
郭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如同置身于实际生活之中,在身边的生活情境中来发现问题。“原来数学离我们这么近”,学生看到的是熟悉的生活场景,学到的是身边的数学,这种情境的创设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 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发现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之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交通与数学》教学设计之四
浏览次数: 196次|
发布日期:09-07 18:59:07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