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之三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之三

浏览次数: 902次| 发布日期:09-07 19:13:05 | 七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之三,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六、练习设计
1.计算:
(1)(-10)+(+6);   (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计算: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4.23+(-6.77);      (9)(-0.78)+0.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5*.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               (2) a<0,b<0;
(3)a>0,b<0,|a|>|b|;         (4)a>0,b<0,|a|<|b|.
板书设计
         2.4有理数的加法(1)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教学后记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之三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人教新课标数学七年级《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