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

浏览次数: 616次| 发布日期:06-12 15:23:16 | 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学网,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

师:很好!哪一个同学结合“元大都简介”、“元大都平面图”和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元大都的布局特点?

生:1.城市布局规整。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形式,宫城称“大内”,在城南中部,皇城在其周围,商业中心在积水潭一带。2.规模宏大,城周28600米,有11座城门,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9条,“人烟百万”。

师:归纳得好!那么大都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1.人口众多,大都人口有四五十万;2.商业繁荣,拥有各种各样的集市。据说,每天运进城里的丝,就有1000车,世界各国使节、商人、僧侣、旅行家络绎不绝的来到大都,无不惊叹大都的繁荣富庶。3.文化繁荣,大都是戏剧中心,聚集了许多文人;4.交通发达,陆路、水路四通八达,联系国内和国外各地(上述的三个问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

师:很正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马可·波罗描述大都的繁荣时说:“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元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业,尤其是水路运输也取得巨大发展。它主要体现在漕运和海运上。

四、漕运和海运(板书)

(出示课件:元朝漕运和海运航线图)

1.发展的原因(板书)

师: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后,南北方面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大都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出示课件)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元大都的各政府机构和士兵的粮食及其它物质供应都依靠江南。

师:为什么依靠江南呢?

生:因为唐宋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繁荣富庶。

师:元大都地处北方,人口众多,所需粮食和其它物质主要靠什么途径从江南供应呢?

生:漕运和海运。

师:好!这就是元朝漕运和海运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我们首先学一下漕运。

2.漕运(板书)

师:什么是漕运?

生:历代王朝把各地的粮食等物质通过水路运输到京城,叫漕运。

师:在海运开拓以前,大都所需的江南粮食及其它物资,主要是通过运河北运的。但元朝以前,南北运河基本上还是隋炀帝时所凿通的那条运河。(出示“隋朝运河图”)这条运河年久失修,多处淤塞,而且路途曲折迂回,水陆并用,劳民伤财,极为不便。(结合“隋朝运河图”进行讲解)

师:为了解决运输困难,元世祖下令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指“元朝漕运和海运航线图”讲解)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全长250多里,通惠河,由通州到大都,全长160多里。这样,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了起来,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至此,南北大运河全线凿成,我国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流域通过这条运河连接在一起了。

同学们结合地图比较一下,元朝大运河相比隋朝大运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元朝大运河以大都为中心。(2)隋朝大运河迂回曲折,元朝大运河在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以后,渐渐变直,路途缩短,更有利于航运。

师:观察得很仔细!元朝大运河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上人工挖掘的一条最长的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是巴拿马运河的20倍。它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创造的人工奇迹,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元代新运河的开凿为南北交通的发展和物资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条件。元末时,两淮运使宋文瓒说:“世皇开会通河千有余里,岁运米至京都五百万石”。可见这条运河在整个元代都是十分繁忙的。

大运河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运河有时因天旱河水太浅,漕渠时常败坏,给漕运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河运的困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元政府还创办了规模空前的海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