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幼儿教育幼儿教案幼儿园自然教案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浏览次数: 768次| 发布日期:09-07 19:45:25 | 幼儿园自然教案
标签: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三、教具准备
鲫鱼、水槽、线、筷子、红墨水、滴管。
四、教学过程
这节课继续探讨鱼的特征。
(一)鱼的呼吸
教师问:如果把水槽中的鱼取出,时间长它会怎样?
学生答:鱼会慢慢地死去,因为鱼无法呼吸了。
请学生设法验证鱼在水中的呼吸。
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口和鳃盖的运动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鱼在水中生活,其口和鳃盖做交替运动。
教师问: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答:水从口入,从鳃孔流出。
请学生验证这一设想。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把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筷子、线绑住,指导学生向鱼的口前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经仔细观察,墨水随水流入口腔,当口闭合时,又从鳃孔流出 。
教师及时问:水从口流入,从鳃孔流出有什么意义?
学生答: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即吸入水中的氧气,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继续问: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完成水中的气体交换?它有哪些特点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
经观察,共同得出鳃的特点及作用。教师简单介绍水流过鳃丝时气体交换的过程。这时,教师可渗透情感教育:水是鱼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
(二)鱼的繁殖
教师讲述鱼在生殖季节的繁殖行为,学生归纳出鱼的生殖特点: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孵化成幼鱼,一至数年成熟。
针对雌鱼的产卵量大而成鱼数量少的问题,请学生分析原因。教师简单介绍达尔文的“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的观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鱼的种类。
2.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4.淡水养鱼中的“四大家鱼”及淡水养鱼业的前景。
5.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
(四)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一)鱼的呼吸
水 口 鳃(气体交换) 鳃孔 水
(二)鱼的繁殖
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孵化成幼鱼及发育为成鱼;
产卵多,成活少。
(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1.鱼的种类(2.4万种)及作用(食物、滋补品等)。
2.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4.四大家鱼: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鲫鱼在水中不停地吞水的作用主要是( )
(A)滤取食物 (B)进行呼吸
(C)平衡身体 (D)调节身体密度
(2)当水流过鱼鳃时,渗入鳃丝毛细血管的是( )
(A)食物 (B)二氧化碳 (C) 氧气 (D)水流
(3)鲫鱼的生殖特点是( )
(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D)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2.课后练习
(4)鲫鱼身体内的血管有(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三者
3.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4.简要分析
(4)鲫鱼体内的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与心室相通,把心室里的血输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与心房连通,把身体各部分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
七、参考资料
中华鲟
又名鳇鱼、鲟鱼。体长,呈梭状,背部上隆起,腹部平直。吻端尖细,基部宽。头部背面骨板光滑,体表也覆五纵行大骨板(硬鳞)。口下位,成一横裂,能向外伸缩自如;上下唇不发达,有细小突起。眼小,鳃孔大。尾鳍歪形,上叶发达。还有一行棘状骨板。头部和体背为青灰色或灰褐色,腹为白色,各鳍均为青灰色。通常雄鱼11岁、雌鱼14岁成熟,每次怀卵量50-100万粒。鲟鱼肉可食,皮可制革,骨可配制高级涂料,卵为名贵食品。自然产量小,被列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上一页  [1] [2] [3]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