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问:气球为什么瘪了?刚才气球里面的空气到哪里去了?
4学生思考后解释,空气流到别的地方去了。
5所有的空气都会流动吗?
【评析】探究强调动手做(hands on),但更强调动脑筋(minds on)。毕竟,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这包括强调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处理,在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反思自己的预设,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最终得出结论和报告,并向其他人展示或陈述,等等。这一切,都是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才能完成的。尤其是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对动脑的强调会越来越多。
二、探究空气是否会流动
1请小朋友利用我们桌上的材料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空气是会流动的。
2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选取需要的材料。
3分组实验验证。
4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醒学生做热风车实验时,可使用材料袋里的铝片做风车,如果用普通纸张要注意离火苗远一点,以免烤焦或点燃。用手感受热空气时也要注意距离,以免灼伤手,还应在烛火周围不同位置获取感受。
5小组汇报讨论:做了怎样的实验?怎么做的?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空气流动的原因通常是什么?在热风车的实验中,把手放在烛火周围的不同位置,会有什么感觉?它还能告诉我们什么?
6把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评析】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身姿、语言语调,尤其是说话的具体内容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思想的火花、创新的灵感。例如:“这点子真妙!”“你干得好极了!”“试试看,也许我们能成功!”等等。积极暗示有利于促进师生思想、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强化学生原有的学习行为并引出新的学习目标。
三、引导学生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
www.yf1234.com 播放课件,观看热气球表演和孔明灯。
2想一想:热气球和孔明灯为什么能上升?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3小组讨论。
4谈话:能否利用老师给你的材料来设计实验证实你们的想法呢?那我们就来亲自试试,好吗?
空气是会流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