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也没有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不是也出现了官僚作风,出现了贪污腐败,出现了贫富不均,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吗?这些问题能通过革命来解决吗?当然不能!
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 www.yf1234.com
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
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既然不能采取革命行动,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呢?我想也不是。辛亥革命和此后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仍然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关键。但是,科学与民主,都不是一天就能够做得到的。需要经过我们几代青年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中国改革发展的重任,无疑落在青年人的肩上。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所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中国的青少年,不能不思进取,不能怨天尤人。应该有历史责任感,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积极投身社会发展进步的实践。
中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出国求学,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他们学到了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学到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学到了国外先进的民主政治体制,他们回国以后,如果象当年辛亥革命的前辈那样,推行科学民主精神,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五、对电视剧人物塑造的几点看法
对于《辛亥革命》这部电视剧,我可以给出90以上的高分。剧本比较忠实于历史,对正面人物,没有无原则地拔高;对于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也没有一概抹杀。演员的阵营也比较强大。
马少骅出演的孙中山,除了十分的形似,也相当神似。他的微笑十分自然亲切,给人以很强的亲和力。他发起脾气来,也相当能够表现出“孙大炮”的性格特征。
章太炎是鲁迅的老师,他的高足评价老师:“考其平生,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无第二人;7被追捕,3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世的楷模。”剧中对这些都有表现,把个“章疯子”表演得淋漓尽致。
剧中对杨度的评价,与汪精卫(汪兆铭)相比,我觉得有失偏颇。杨度看到日本英国之类国家的君主立宪的一些优越性,鼓吹君主立宪,甚至为袁世凯上演称帝丑剧推波助澜,有其严重的错误。可是,他也曾经做过一些好事,1922年帮助孙中山度过危机,1927年参加营救李大钊,在1929年在蒋介石大批屠杀共产党员的白色恐怖期间,由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比起汪精卫充当汉奸卖国贼,应该有更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可是,在剧中对杨度采取全盘否定,让人觉得有失公允。
此外,以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爱情故事作为全剧的结尾,我觉得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孙中山与宋庆龄1915年10月结婚在前,而袁世凯1916年称帝和死去在后。而剧中则是在袁世凯死后,宋庆龄才从上海逃到日本与孙中山重逢,以这件孙中山个人的生活私事作为辛亥革命这一重大主题的结尾,实在让人觉得有点不伦不类。
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2)
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