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档中心范文公文写作常用公文谈怎样理解七个"怎么看"

谈怎样理解七个"怎么看"

浏览次数: 900次| 发布日期:09-07 12:25:27 | 常用公文
标签:企业常用公文文种,常用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yf1234.com 谈怎样理解七个"怎么看",
去年时“六个”今年变成“七个”。去年时我对“六个”《越看越糊涂》,里面有许多自相矛盾的问题。今年再结合学习了科学发展观,了解了“转型”的历史任务和伟大意义,再来看“六个”,不知道“理论局”有什么样的新感觉。我同时还买了一本《中国新政》,是由纪硕鸣、周东华著,副标题是第三视野中的“胡温新政”,破解中国改革发展十大陷阱,揭示高层内幕 诠释政策背景。其中“导言”三大战略历史背景与现实由来。这使我变得“清醒”许多,不会产生“越看越糊涂”之感。如果我们按中央的意见“编写”就有可能成为一家之言,作为“宣传教育”《七个怎么看》是一种“讲解式”。然而用的是“理论局”,是要上升到理论分析,从理论基础上找原因,可你没有这样做。让人“找问题、进行探索”这是进步和人民关心社会发展的好事。如果我们从历史,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研究,其说法和认识就有点不同了。我对“七个怎么看”中,缺乏对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特别是“转型”的意义还没有提到“历史进程”的高度,而“胡温新政”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认识理解的不够,更不要说支持“胡温新政”了。
  “三大战略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由来”,是不是应当这样“划分”我不敢肯定,但指出的在社会发展层面上出现过多次思想观念与路径选择的转型与变革,这是我们所谓“理论局”应当把握和“怎么看”的根据。历史的进步就是在“转型”是体现出来的。而“转型”,应当有两种:一是革命式,彻底否定旧的,建立完全新的;二是“继承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也就是毛泽东《实践论》中讲的“飞跃”。总之中思想意识、价值观方面的“转型”,并由此引发出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等”综合“转型”。邓--当年也否定“革命式”,但后来也发现,在推进改革开放中,也采取了“革命式”,用了“近十年摸石头过河”。西方有人著作说《江--改变了中国》,指出的是从“八九政治风波”后,由江--主持下进行了全面“转型”。但问题是改革开放到今天,特别是世界发生了“金融海啸”后,新的矛盾,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按社会主义就是过渡”的理论,在不同的“阶段”中,“过渡其实就是转型”。所以胡锦涛从主持接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七届二中全会”的“西柏坡”,提出了“两个务必”。让我们再认真思考一下“科学发展观”,这里面讲的全是“转型”。所以我说“科学发展观是花,转型是真正果实”,不是“数量变化,而是质量变化”。如果我们连这点都没有领会,那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走过场”了,没有抓住核心,当然也就不会形成“转型”的果实。
  “转型”是什么,怎么看应当正确理解的是“转型”,胡温新政中,花了这么多年,下了这么多的功夫,可在处理“继承”与“革命”中,要革除“弊端”对前人的“否定”把思想和价值观“转型”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事。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产生着严重的不一致,这就是老百姓对中央政府支持,对地方政府不满的主要原因。胡温是推行的“国富民强”,只有“国富”对能实现“平衡”的发展,大力开发西部,加强民生和社保,改变环境的投入。好在我们党有“权威性”,能控制各级政府,不然支持开发西部就是“空话”,各项的改革也就无法推进。
  关于《七个怎么看》,是把现象“摆出来”了。可没有象“教科书”,把“理论、定律、公式”进行“黑体归纳”,特别是“转型”没有点透。也就是“特殊性”上没有达到“普遍性”的飞跃,所以没有让人感觉到“转型”的重要意义所在,对“客观能动性”是有了,但在“主观能动性”方面认识还是浮浅的,没有让老百姓看到解决的希望。矛盾是要通过“改革”来解决的,改革就必须有“转型”,“转型就从根本上解决”,没有转型怎么看都不会解决,只是有点“同情”,维持就是不需要“改革”。改革改的是什么,不是改变老百姓,是改变政府,改变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是机制、结构、模式,是从根本方面解决。

[1] [2]  下一页


谈怎样理解七个"怎么看"

《谈怎样理解七个"怎么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