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熘鳜鱼”是扬州的传统名菜,它选用鳜鱼为原料,采用脆熘的方法加工而成,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因制作严格,讲究火候,风味独特而享誉中外。这道菜鱼形完整,香味冲鼻,皮骨酥脆,肉质松嫩,味透入骨,酸甜味浓,深受大家的喜爱。
下面,我就将这道菜的制法及操作关键介绍给大家。
原料:
鲜活鳜鱼1条(约750 g),葱10 g,姜10 g,蒜30 g,绵白糖200 g,酱油30 g,盐3 g,米醋150 g,绍酒10 g,葱姜汁20 g,淀粉400 g,花生油3 000 g(约耗200 g),清汤250 g,芝麻油50 g。
制法:
①鳜鱼宰杀,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斩去尖刺,将鱼鳍修一下,再由鳃下至尾每隔3 cm用坡刀贴脊骨打成牡丹花刀,进刀深至鱼骨,每面8刀,然后把肚里脊骨两旁的肋骨斩断(便于定型),用刀背将鱼身两面拍一拍,斩断颌骨,鱼嘴用麻绳扎紧;葱、姜、蒜切末。
②鱼用葱姜汁、盐、绍酒稍腌。
③用淀粉、水调成淀粉糊倒在鱼身上抹拌均匀。
④炒锅上火,加入花生油,中火烧至200 ℃后,左手持鱼头,右手持鱼尾放入油中,待鱼头昂、鱼尾翘、定型后松开手,将鱼身全部投入锅内略炸出锅,拆去嘴上的麻绳;油温复升至160 ℃热时再投入再复炸,捞出,用竹筷在鱼脊背肉厚处戳几个眼(防止炸不透);待油温复升至180 ℃时,投入鱼炸至鱼骨酥浮上油面捞出;待油温复升至200 ℃时,再投入鱼,炸至内外均酥脆时,捞起放入盘中,盖上净布,将鱼捏松,用50 g沸油浇在鱼身上待用。
⑤在第三次炸鱼时,另取炒锅上火烧热,加入油50 g,下入葱、姜、蒜略煸,加入绍酒、白糖、酱油、鲜汤烧沸,用湿淀粉勾芡,放入米醋、芝麻油和热油,待卤汁油亮后,将另一空锅烧至微红倒入滋汁,沸后迅速浇在鱼上,立即上桌。
特点:色泽红亮,口感酥焦,酸甜味浓,头昂尾翘,造型生动。
操作关键
一、选料
选用750 g左右的鲜活鳜鱼,不宜过大或过小,如过大则肉太厚不易炸透,过小则肉不肥美。
二、刀工处理
既有使菜肴达到炸制要求的作用,又有美化造型的作用;剞刀时刀距间隔要均匀,深浅要一致,刀深至脊骨,花纹要清晰,花瓣要均匀且要翻卷成型。
三、腌渍处理
盐、葱姜汁要均匀涂抹鱼的全身内外,做到码味均匀,稍有底味即可,起到突出酸甜味的作用,切记不可过咸。
四、制糊处理
糊用湿淀粉和水制成。淀粉在高油温下迅速凝结形成外壳,既可使制品酥脆异常,又易吸收卤汁入味。其投料标准为淀粉400 g,水220 g。因淀粉吸水量少难融合于水,因此需反复多次抓拌均匀,使之产生黏性与水融合;不能有干粉粒,否则炸制时会出现爆糊现象,破坏成菜的外观,甚至会烫伤操作者。但切忌将糊搅打上劲,因为糊一旦上劲,会出现原料不易挂上糊,或挂糊不匀的现象。糊的稀稠要恰当,糊稀了极易滑淌,使制品脱糊;而太厚了则沉淀积聚在一起使挂的糊分布不均匀,炸制时影响鱼体外壳的形成和美观。
五、挂糊处理
醋熘鳜鱼的制作与技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