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末民初,京师的一些达官显贵,府上都有“家厨”,得势时,对于“美食玉液”极有讲究。辛亥革命后,家道虽然“中落”,但是“排场”依旧。“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那些前清遗少只好由妻妾家厨掌勺,在自家伙房开设“私房菜”。菜款不同于一般酒楼饭庄,每晚只摆两三席,招待“新贵”,采用“清宫宴馐”,聊补家用。后来,渐渐流传民间,一时名扬京淮,什么“谭家菜”、“段家菜”等等,由此而来,钓起不少食客的胃口。
听说,近年来沪杭也开始流开“私房菜”了。初闻,以为商家做广告,不以为然。去年,刚巧出差到浙江,吃到了“正宗”的“杭式私家菜”,才信以为真。
说来也巧,那天到杭,邀请方是一位印尼华商,谈完正事,已是午餐时分。
他说:“就在此吃饭罢,我有私房菜,务请诸君赏光”。说着,就领着大家,来到他办公室后的一个公寓。我们尾随其后,乘电梯上楼。到了一家住户门前,按了门铃。片刻,就有一黑矮外藉青年开门。入内,只见客厅不大,倒也爽洁富丽;推窗,波光帆影尽收眼底;厅中,一桌丰盛的饭菜已经摆好。
主人告诉我们,这位中东小伙是随一个阿拉伯富商到中国来的。那位商人吃不惯当地饭菜,特地把他请来做“私人厨师”。可是,主人常奔波各地料理商务,在杭时间不多。故而,小伙就在自己寓所(房间是租的),抽空,做几桌正宗的阿拉伯菜肴,对外不揽客,只有附近经商的几位老乡,常过来聚餐。一则小叙乡情;二则品品乡菜;三来,兼顾赚点零花钱,还有,也不枉他的“一身厨艺”,总算聊解了其客居异乡的孤寂。
食客按人头分摊餐费,每人70元上下。菜式均按“沙国白领”规矩烹制。只是,需提前一天预约。
东道主对我们说,这里吃的菜绝对是地道的沙特“精致菜肴”,很适合自己的脾胃,与外面馆子吃的所谓“清真菜肴”,大相径庭。故而,他已经在此“包饭”多时了。
有客,也在这里宴请。
我心里想,华侨用这种方式宴客,不知是否就是久仰的“杭式私家菜”了?
听说,杭州“私家菜”的格调风味颇多。
还有一次,我应邀在电视台“客串”,做完节目,已是午夜,大家又累又饿。主持人说,我们出去吃点东西罢。众人不约而同地跨出电视台,开车到朝晖的一家小餐室。此时,已是凌晨,一路过来,饭庄早就打烊,只有这里还亮着灯火,门上大书6个字“桐乡香蟹煲店”。
进得店堂,门面不大,主人早就候在那里。上了楼,进餐环境相当不错,窗净几明,装饰雅致,墙上挂着几幅画,令人赏心悦目。菜早就准备好了,几盆蔬菜,还有香蟹煲、土鸡煲、明虾牛蛙煲等等。众人熟门熟路,在临窗捡个桌子,团团坐定。
一罐土鸡煲摆在桌上。我掀开煲盖,一股浓香袭来,煞是诱人食欲。只见汤稠汁浓,鸡肉微白,笋干嫩黄,滴滴香葱缀在面上,不由催人举筷。店家忙说:“这个土鸡煲,已在微火上炖了个把小时,专候各位驾到。”
店家又说,鸡是桐乡山地放养的土鸡,与天目山笋干尖清炖,不加其他调料。故而,肉质脆嫩,原汁原味,滋补养生。我拿起汤勺,尝了一口,果然鸡嫩汤醇,味道极为鲜美,而且鸡肉很有嚼头,莫名给人一种“儿时品尝鸡肉的感觉”。不由称赞了几句。
老板听了,高兴起来。说道,这种鸡是高山果园里吃虫子和青草长大的,所以汤汁特别清鲜可口。他又说,自己与“食客、供货商”都是好友,并且还有桐乡的渔业、牛蛙专业户朋友。他们如有“好货”,都会事先打电话过来,东西还没有出水面,我就已经通知老食客来尝鲜了。因此,这里的菜谱经常变换,要视客人要求及质料的进价而定。电视台有多位同仁和浙大的几个老师每月都要来几次。电视节目主持人、美食家安峰、龚励等都是店里的老主顾了。
钱塘行俏“私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