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挑山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挑山工》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710次| 发布日期:09-07 18:13:35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挑山工》教学设计,
  (1)作者对挑山工产生了什么疑问?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2、讨论小结: 
  (1)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比游人长,可是为什么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板书:登山)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学生通过读文对比出:①挑山工身背重物。②挑山工所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学生在这个问题中,不仅认识到挑山工工作的艰辛,而且与作者产生了同样的疑问"为什么挑山工会走到游人前面"。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身背重物
  板书:挑山工   登山 
               折尺形线路
3、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
  (1)教师拿出折尺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2)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
  (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4、师总结:难怪作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
5、学生自读本段,边读边想象挑山工登山时的情形。

三、学习的二段
  就这样挑山工还总是走到游人的前面,这是为什么呢?
1、出示自学题目: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每一次都是怎样的情况?
  (2)通过与挑山工的几次相遇,你能设想一下为什么挑山工总会走在游人的前边吗?
2、讨论交流: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在山下,第二次在回马岭,第三次在五松亭。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挑山工,但结果总是发现他走到了前面。
  板书: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通过与挑山工的几次相遇,你能设想一下为什么挑山工总会走在游人的前边吗?
生:①因为游人一路走走停停看风景,而挑山工却一门心思地往前走,只是偶尔才休息一下。所以才会走到游人前面。②游人是为了游山玩水,没什么目标,所以一路走走停停,而挑山工却要把货物送到山顶,这是他们的任务、目标,所以他会走到游人的前面。
  (在理解了挑山工在登山中的困难后,让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对比出游人与挑山工在登山时因目标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结果,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理解挑山工含义深邃的话语。)
3、深化中心:
  (1)挑山工自己又是怎样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的呢?请同学画出挑山工解答作者疑问的话。并读一读。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挑山工》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2)作者感到"这位挑山工的话语中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继续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联系上文,说说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
  2、交流总结:
  (1)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2)“它”指的是挑山工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精神。

二、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学习这篇文章之后的体会。
  1、使学生从自身角度领会挑山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向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学习。
  2、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挑山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