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382次| 发布日期:09-07 18:18:57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六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按不同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按不同故事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www.yf1234.com):
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板书课题,让同学齐读,导入设问: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请你们自己先读读书,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物归原主。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
  推辞——谦让不干。
  抵御——抵挡,抵抗。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能耐——技能,本领。
  攻无不克——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二、师生共同介绍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1] [2] [3] [4] [5]  下一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