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浏览次数: 263次| 发布日期:09-07 18:55:14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3、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方法: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着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附资料:欧·亨利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二、读一读理情节
    1、请生复述情节。
    2、请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三、议一议析主题
    1、从题目入手分析本文的主题
    引导:(1)叶子在全文中的作用,可从它对琼珊和贝尔曼两方面的作用或意义来分析。(2)必须结合文章语句回答,
    2、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本文的主题
    引导:(1)确定本文的主人公。(2)从刻画主要人物的一般手法入手,即描写(人物描写有哪些?)中见性格,性格中体现主题。注意要结合文章中的语句。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我认为,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生齐读课文第30节:初见贝尔曼
    概括:形象一:(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
    ——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生读课文第31-35节再见贝尔曼:形象二:(正面描写)
    当得知琼珊的病情后
    语言描写: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

[1] [2]  下一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