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183次| 发布日期:09-07 18:56:22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浙江温州二中 程永超 
    一、设计说明 
    王善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的文章,它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脸炙人口。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的确值得探讨研究。笔者以“文言相融相生”为教学理念指导,试图将因言释文“和因文悟言“相结合,另辟一条文言教学蹊径。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写景言情时关键词语(重点文言词语)的作用及影晌。(“因言释文“) 
    2.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因文悟言”) 
    3.了解课文骄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行文笔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素有“书圣”美誉的王善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出示临摹图),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脸炙人口,流传至今,《兰亭集序》可谓“文质双绝”。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这篇文章。 
    (二)审读课题 
    提问:“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或问:这是一种什么文体?从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 
    明确:“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C故列叙时人。 
    (掌握“序”这种文体、书序与赠序的区别;为下文“兰亭集会”展开铺垫。) 
    (三)朗读课文,研习文本 
    1.朗读课文,提问:《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明确: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 
    2.文中作者是如何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的?(或者问: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一个由乐到痛再到悲的过程。作品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来建构的。 
    接下来具体研读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三种不同情感的。 
    (1)第一部分 
    ①提问: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何以见得?最好用原文回答。 
    明确:良辰一美景一佳处一乐事,\"信可乐也\"。 
    师生共同研习如下: 
    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美丑,暮春之初”,即东晋穆帝永和九茸三月三。结合“美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知识。 
    佳处:“会稽山阴”即浙江绍兴,兰亭在绍兴兰洁山,据说勾践曾经在那里种过兰花。 
    乐事:“修祺事也”。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祺日,但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曰”。(提问:春天在古代分几个阶段?明确:孟一仲一暮口)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重点落实“咸”字。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漏”“映带左右”。解释词语并板书,重点落实研习“修竹”“清流。 

[1] [2] [3]  下一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