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散文诗两篇

语文教案-散文诗两篇

浏览次数: 342次| 发布日期:09-07 18:58:01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语文教案-散文诗两篇,

  (三)引导学生分层,逐一诵读课文,并结合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1.课文第一部分关于“什么是遗忘”的问题,医学家、道德家、佛学家、革命家的回答迥然不同,这是否说明评判人们的“记忆”和“忘却”的是非曲直没有客观标准?究竟怎样解释才较为顺理成章?

  (并非如此。医学家、道德家、佛学家和革命家回答问题的立足点和角度各不相同,因此答案迥异。其实“异”中也有“同”,除医学家外,另外三人的回答都指向了忘却——其对立面就是记忆——的社会本质,在评论是非的标准上是有一致之处的。而本文讨论“记忆”或“忘却”,并非从生理。心理角度入手,反而正是着眼于它们的社会本质。)

语文教案-散文诗两篇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2.课文第二部分①——②段连用4个否定加转折的句子形成排比,来揭示记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几个句子应如何理解?请任选一句,试结合第三部分的两个典型例证及第四部分的排比句子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如“记忆么,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一句,下文第23段例证一的“阴谋家”,正是被记忆“压得匍匐在地”的例子。而如果真的像第30段说的那样“忘掉自己的危难”铭记着他人的艰辛,“只为人民的幸福去忘我奋斗”,他不就正“在理想的空间飞翔”么?此外,也可以理解为“例证二”——从地震中救人的勇士是“生命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而“例证一”的“阴谋家”以及25、26、27、28段所说的“庸人”、“叛徒”、“蠢货”和“懦夫”,都是由于记忆使“灵魂贬值到零以下”的人。

  3.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连续使用比喻句,选取“灰烬”“流水”“落花”三个意象,是要表述与记忆有关的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选取“灰烬”“流水”“落花”的意象来描绘记忆,证明作者充分注意到了记忆的难以保持、短暂易逝的特点。但作者所要强调的,仍是一个人如果追求积极的人生意义,哪怕记忆再短暂,他也将留给他人美好、清纯的印象,并在他人的记忆中获得永生。采取这种写法,避免了呆滞直白的说教,而代之以形象鲜明的比喻性描写,使哲理具有了艺术的魅力。)

  四、总结、扩展

  本文主旨:从“记忆”这一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种种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

  写作特色

  1.形散神聚,表达迂曲婉转。言“此”而意在“彼”,表达了强烈含蓄的爱憎情感。

  2.哲理化的情感和情感化的哲理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散文诗的特点。

  3.多用排比和比喻,优美的语言和意象、别致生动的问答形式,使文章既活泼灵动,又有典雅的气象。

  五、课后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加深理解。

  2.预习《门槛》,比较两篇散文诗的异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门槛》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细致的环境、人物描写的手法,把握主人公的典型形象。

  2.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俄罗斯女郎、门槛等的象征意义,体会散文诗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情感。

  3.与《记忆》作比较,了解散文诗多样化的创作形式。

  二、整体感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语文教案-散文诗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