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547次| 发布日期:09-07 19:02:00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把复习中的应用题和填空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迁移:
  1、教师出示应用题“一个养蜂组养了105箱蜜蜂,平均每箱蜜蜂每年可以产蜂蜜76千克。这个养蜂组一年生产蜂蜜大约多少千克?”
让学生先默读题目,然后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
学生做完以后,自愿结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你是怎样做的?
  (2)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而不用加法计算呢?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明确指出:这道题实际求的是“105个76千克是多少”,很明显,如果我们用加法计算是非常麻烦的,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1)136×947=947×(  )  (2)358×1002=1002×(   )
(3)68+321+79=68+(  +  )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二、学习新知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的第2题的第(3)小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使原来的计算变得容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乘法结合律。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1.学习例3。  
  教师出示例3  
  小组讨论;(1)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怎样? 为什么? 
             (15×4)×10( )15×(4×10)
            (125×8)×5( )125×(8× 5)
教师: “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什么?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 
  教师,上面我们看了两个等式,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等式,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的两边都是几个数相乘?”
  “每个等式中,等号两边的三个数相同吗?”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乘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右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乘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每个等式左右两边乘的顺序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果呢?”
  “谁能把我们刚才说的概括一下?”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把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凑起来就很完全了。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例3后面的结语,先请一个同学读一遍,再让全体学生齐读。  
  接着,教师指出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并板书: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教师提问:“加法结合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乘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分别用a、b、c表示三个数,怎样用这三个数表示乘法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a×b)×c=a×(b×c)
  “等号的左边表示什么?”(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等号的右边表示什么?”(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着,说明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5)做第24页前半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把数填在自己的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写妁。

2、学习例4。
出示例4,43×25×4。  
分组讨论:(1)如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算可以使计算比较简便?根据是什么?
小组派代表汇报
教师板书:43×25×4
     =43×(25×4)
     =43×10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