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
《无形的财产》说课稿
职慧霞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无形的财产》,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下册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是一节经过我重新整合的主题活动课。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情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谈谈我对该课的教学构思。
第一部分 说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由“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两目构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智力成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发明创造,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智力成果权。可以说: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我确立了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并打破常规,在三维目标的处理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与整合。
1.知识与技能:智力成果的含义﹑表现及作用,智力成果包含的内容,依法维护智力成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搜集相关教育信息与资源的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增加解读各种社会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已有的教育资源,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学会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我认为依法维护智力成果权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有助于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增强学生依法维护智力成果的能力。
第二部分 说教情与学情
教情: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寻求课堂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途径的优化,探索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本位。本节课我结合自己的特点,大胆地酝酿了自己的课堂改革之路,即:放手发动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资源,还课堂以真实和互动,使教学相长的原则在课堂上进一步落实,亲近人文,关注社会,让学生成为创造的主人,成为课堂快乐学习的元素。因此,这也是本节课的理念定位。我在本节课主要扮演平等中的首席,做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情: 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随着社会的进步,智力成果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人们的智力成果不能侵犯。未成年人对此了解有限,一些未成年人购买了盗版光盘、抄袭了他人的作品,却理直气壮。鉴于上述情况,对未成年人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很有必要。通过教育激发起发明创造的热情,使其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因此在教学中要学会有艺术地引导学生的活动,预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民主亲和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通过同龄人的对话及师生对话来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努力实现动态的生成,使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第三部分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须有法,教无定法,本课的教法努力紧扣一个理念,即服务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教师要努力让每一个小组在教学情境中实现高度参与,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带来的快乐,使学生的 认知感悟在多向互动的对话中逐步提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使用恰当的媒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冲突中认识智力成果及其重要作用,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2.合作探索法。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与分工,确定课堂活动主题,教师在其中发挥学习方法引导、指导的作用。
八年级政治无形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