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九年级历史教案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浏览次数: 127次| 发布日期:06-12 15:19:56 | 九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北师大九年级历史教案,中图版九年级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掌握铁器与牛耕、李冰与都江堰、手工业的进步和封建城市等基础知识。

2.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知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讲述古代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帮助学生把本课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

(二)教学要点(板书提纲)

1.农业的进步①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②牛耕的推广③ 农业技术进步粮食产量④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大提高

2.都江堰(李冰)郑国渠(郑国)变水害为水利

3.手工业的进步① 冶铁② 煮盐、纺织和漆器

4.商业和城市兴盛① 中原市场② 各国都城新兴封建城市

(三)教学建议

1.重点是农业的进步和都江堰。难点是分析农民生产积极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深入浅出地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上承“商鞅变法”,下启“百家争鸣”,帮助学生准备了解经济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座标。

3.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挂图、幻灯、录像和实物教具,力图使没有故事情节的经济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情趣盎然。语言力求准备、严谨。

4.采用讲述法教学,同时给学生较多的阅读、讨论、整理时间。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商鞅变法(时间、内容和影响。)

2.入新课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激烈的社会变革扫荡了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新生的社会制度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是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逸闻世界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那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板书课题。示意学生翻开课本。)

3.讲授新课

(板书:1.农业的进步①铁农具②牛耕)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经济最重要的部门。我国古代尤其是如此。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因素中,生产工具是最积极和标志生产力水平的。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农具是用制成的?(学生答:石器和铜器。)在春秋后期,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这一发明比欧洲早了1900年。他们到14世纪,也就是元明之际才会炼生铁。铁与铜相比有许多优点,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特别适膈制造农具。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齐国和楚国是生产和使用铁农具较多的国家。(展示教具或指导读《春秋铁器》、《战国时代铁制农具》图。稍作解释。)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是在春秋后期,比欧洲早1900年。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完成板书:①铁农具广泛使用②牛耕的推广)同一时期,牛耕得到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板书:③农业技术进步)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当时的农民已经知道使用各种农家肥,恰当处理土壤的干、松、燥、湿,因地制宜种植谷物和桑麻。他们还注意选种和适时播种。人们的衣食条件有了明显进步。诸子百家中有“农家”,他们提倡发展农业,主动搜集和整理农业经验,当是最早的农业科学家。(同学们哄笑。)(板书: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劳动者由奴隶变为农民,不仅政治地位改善,经济生活也发生变化。商鞅变法告诉我们,不少农民有自己的小块土地和农具,生产粮食布帛多,自己收入增加,还受政府奖励。因此农民比奴隶劳动积极性高,出现了全家老小披星戴月产生的情形。铁器、牛耕推广,农业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农民生产积极性高,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板书:粮食产量较大提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发展农业生产,各国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是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

[1] [2]  下一页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