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九年级历史教案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教法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教法

浏览次数: 919次| 发布日期:06-12 15:20:12 | 九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北师大九年级历史教案,中图版九年级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教法,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教法
“苏联解体”的分析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第一,改革的背景。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其经济实力却一直远不如美国。进入70年代之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所谓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苏联不仅在科技水平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迅速拉大,其经济实力也再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以同美国继续争霸了。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对于进入80年代的苏联来说,已是势在必行。第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程和方向: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随即在苏联展开了大规模的改革。在改革初期,戈尔巴乔夫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针,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因此苏共“二十七大”(1986年)制订的“加速经济发展战略”未见成效。经济改革推进不下去,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他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清障碍。但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是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的品质”应是“民主和人道主义”,进而又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趋于接近”的论点。这样,戈尔巴乔夫便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新思维”的认识,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其结果,是导致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出现党派林立、纷争不已的局面。到1990年,伴随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尖锐并表面比,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2.“八一九”事件。第一,事件的起因:“八一九”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了局势的混乱;其直接导火线,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问题。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有6个加盟共和国拒绝参加签订新联盟条约)。第二,事件结局所反映的问题实质:“八一九”事件历时不到60个小时即告失败,这固然与事件发起者的计划不周有关,但其实质,则是事件的发起者们也无力应付由事件发生后的国内外局势。第三,事件的影响: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联完全解体。

3.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对此,教材已作了三方面的概括。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关于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主要包括,不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尤其是70年代出现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时代”,与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全力发展军事工业的政策;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偏差;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政策。第二,关于内部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三,关于外部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其二,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经济上的实力。

对“东欧剧变”一目的分析

1.东欧剧变的发生和实质。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下台成为在野党(其中民主德国统一于联邦德国;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南斯拉夫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1] [2] [3]  下一页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教法